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中国跨入了一个由计划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崭新阶段,一场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的变革由是开始,一个古老民族经济腾飞的翅膀自此展动,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国家的进步总是在遗憾中孕育,社会的发展必然在痛苦中“分娩”。这场变革在给中国带来巨大发展和众多实惠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其中让人们深以为患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日趋凸显,尤其是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比重逐年攀升。其中城市闲散未成年人又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游离于家庭和学校的控制之外,深受社会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那么,我国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的生存现状怎样,其犯罪特点如何、原因何在,预防其犯罪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提出的对策、建议是什么?笔者力图通过本文作出自己的回答。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时代背景,然后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分析得出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犯罪群体,进而引出对未成年人中的闲散未成年入犯罪的关注,最后结合城市这一区位特征突出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征,主要涉及年龄、心理、行为和犯罪类型四个方面。第三部分对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作了详细深入地分析,包括家庭教养的不当与缺失、学校教育的缺陷与失误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三大原因,突出了家庭教养的不当与缺失是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生存第一、教育为本、法律保障”的预防构想,具体而言,解决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的生存问题是预防其犯罪的首要问题,构筑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教育防线是预防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保证,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力度是预防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