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心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全年均有种植。但夏秋高温季节,该地区常伴随着较高的降雨,造成高温与涝渍胁迫,严重影响菜心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质量下降。目前,已有开展高温胁迫对菜心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但鲜见有开展高温高湿涝渍胁迫下对菜心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的报道。据此,本研究将选用4个菜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对照(25℃)和高温涝渍胁迫(温度为39℃、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下这些菜心品种的一些农艺性状(如株高、株重、薹高和薹重等)及生理特性(如SPAD值、一些清除活性氧的相关酶、保护性物质甜菜碱、遭受活性氧伤害的产物MDA等)的差异,以期揭示菜心在高温涝渍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发现一些可用判断评价菜心耐热耐涝性强弱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研究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高温涝渍胁迫对菜心农艺性状的影响初步确定了供试菜心品种耐高温涝害的强弱:通过测定高温涝渍胁迫对4个菜心品种的产量性状-薹重的影响,发现受到高温涝渍胁迫后4个菜心品种其薹重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四九-19号菜心品种的下降幅度较小,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其他3个品种3T6、油绿50和柳叶50的薹重与对照相比下降显著。初步确定四九-19号菜心为耐高温涝害能力强的菜心品种,其他3个品种为耐高温涝害能力弱的菜心品种。分析了高温涝渍胁迫对菜心一些农艺性状的影响:测定了4个菜心品种经高温涝渍胁迫处理和对照条件下的一些农艺性状,发现与对照相比,经过高温涝渍胁迫处理的4个品种的菜心株重均有所下降,但是菜心品种四九-19号的减少量显著低于另外3个品种的减少量,与薹重的表现基本一致。4种高温涝渍胁迫下菜心材料的最大开展度、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及最大叶叶柄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其大小排列顺序与株重基本一致,以四九-19号菜心最大,油绿50、3T6和柳叶50次之。上述这些性状中,油绿50、柳叶50、3T6品种之间差异基本上不显著,但3个品种与四九-19号均存在较大差异。而在高温涝渍胁迫条件下,供试的4个菜心品种的株高和薹粗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高温涝渍对菜心的薹粗和株高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重与产量性状薹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开展度、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及最大叶叶柄长达到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薹重和株重可考虑作为评价菜心耐高温涝害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而菜心的最大开展度、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及最大叶叶柄长可以考虑作为次级指标。2.高温涝渍胁迫对菜心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经过高温涝渍胁迫处理的4个菜心品种的SPAD值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耐高温涝害性较弱的品种3T6、油绿50和柳叶50的SPAD值的降幅明显大于耐高温涝害性强的四九-19号菜心。另外,发现高温涝渍胁迫下所有菜心品种的膜质过氧化程度增高,主要表现在各品种丙二醛(MDA)含量都有所增加,但耐高温涝害性强的四九-19号菜心品种MDA的增幅远低于其他3个品种。这些表明SPAD值的减少量及MDA含量可以考虑作为评价耐高温涝害强弱的生理指标。短时间高温涝渍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个菜心品种中急剧增加,其它性状如甜菜碱含量、O2-产生速率、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出现小幅度增加,且这些性状的值在4个菜心品种间差异并不大;但随着高温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除SOD酶活性外,这些性状在4个品种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出耐高温涝害性强的材料的甜菜碱含量、POD和CAT酶活性基本上高于耐高温涝害性弱的材料,而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则基本上低于耐高温涝渍性弱的材料;因此,这些生理特性可考虑作为评价耐高温涝害性强弱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