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哲学解读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拒斥是现今哲学家共同承认的,但是对于马克思究竟在何种意义及程度上批判和拒斥了形而上学,人们对此的理解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些关注马克思的学者们,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并没有真正把握住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而且还遮蔽了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批判、拒斥和超越的真实意蕴。分析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根源批判(即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可以明确马克思究竟是如何立足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完成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的。
   近代理性形而上学,尤其是作为近代哲学完成形式或最高表现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身处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黑格尔作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用辩证法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这是其哲学理论所具有的巨大贡献,同时他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复辟了形而上学,这是其哲学理论的巨大局限。黑格尔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进行生产的社会,由于交换价值的物化和实体化,资本作为统治一切的社会权力表现为抽象对人的统治,这种抽象再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导致哲学家把新时代的特征指认为受抽象观念的统治。这一切在黑格尔哲学中就变成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建构及其统治”。
   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形而上学,正是马克思在理论上要批判的对象。马克思以实践原则为理论根基,逆转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人的本源性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置于理论之先,以人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实践活动揭示和洞穿了形而上学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从而瓦解了作为近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核心的意识内在性原则以及由其所产生的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马克思在实践原则的基础上,破解了包括形而上学在内的所有理论的自足性和独立性。自此意义上说,马克思与各种拒斥形而上学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哲学流派或思潮相比较,他对形而上学的超越走的一条与众不同的独特之路。而正是通过这条独特之路,马克思彻底地超越了形而上学。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的观点、思想、概念、意识等都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存在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展开了双重批判:一种是对“正本”的批判,即对作为产生形而上学理论的现实根源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批判;一种是对以“正本”的科学批判为基础的“副本”的批判,即对作为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反映的形而上学理论本身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形而上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症候”,其存在和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中使人的生活陷入抽象化的现实力量和社会关系,这些抽象化的现实力量和社会关系被马克思视为是“形而上学的现实运作”,而资本逻辑就是现实生活社会中“形而上学现实运作”的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形而上学作为以一种抽象同一性原则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其内在根源就在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所存在的资本逻辑的抽象同一性原则及其统治。因此,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揭露、批判和消解,在社会现实层面就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资本为中心范畴来进行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作为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而资本作为社会权力的本质就是支配一切的抽象统治。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价值抽象的最高点,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统治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存在物都要以资本为轴心进行运转,被资本所牢牢吸引和掌控。也就是说,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进行生产的资本,作为一种强大的同一性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抽象的统治。这种资本的抽象同一性统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处不在,它像一个巨大的幽灵笼罩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时刻作为形而上学的现实运作存在着:无论是在生产、交换和消费领域,还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中,它都在进行着抽象同一性统治,并且以全球化的形式全面地实现了自身。
   资本对人的抽象同一性统治具体表现为,资本作为价值的最高实体,以交换价值为基础作为衡量人的参照尺度和标准,对充满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人进行剪裁和评判。每个人所具有的任何特殊性、差异性和个性都会在交换价值同质化的抽象力量的作用之下被完全蒸发、过滤和洗刷干净:在生产活动中,工人被抽象化,成为千篇一律的生产交换价值的抽象劳动;资本家也只不过就是资本的人格化或人格化的资本,他们在实质上也是为资本生产交换价值的工具。在交换活动中,一切商品都成为同质而不同量的交换价值;而一切人也只不过是人格化的商品即主体化的交换价值。在消费活动中,人也仅仅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交换价值的器官或工具而已。而这种交换价值对人的统治,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就是拜物教观念。
   马克思指出,自由是人的本性和永恒追求,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要受到理性形而上学和作为形而上学现实运作的资本逻辑的双重抽象统治。因此,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的最终目的或根本旨趣,就是消灭作为形而上学的“现实运作”的资本逻辑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理性形而上学,使个人从二者的抽象统治中摆脱出来,获得自由和解放。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作为寻求个人从抽象统治中获得自由和解放的现实基础的科学方法,对资本逻辑的自反性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了个人摆脱抽象统治的现实根据。马克思指出,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过程自身所具有的对抗性矛盾将会导致资本自身的灭亡;资本所产生的历史成就将会给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提供物质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以个人摆脱抽象统治并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为基本特征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的理论是对19世纪资本主义的批判,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大大不同于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具体情况,资本在现阶段所具备的某些特征是马克思所处时代所不具备的,但在本质上它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批判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即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内在矛盾、经济运动规律等在本质上都没有改变,因此资本主义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依然是以资本扩张和积累为取向和目的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展开的资本主义批判,在当代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当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
其他文献
本文的首要目的乃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权利的合法性基础何在,什么样的权利主张才是有依据进而是有效的?在众多的证明范式当中,罗尔斯新契约论的证明乃是强有力的。而这种证明方式显然不仅对罗尔斯两个基本正义原则的证明是有效的,对于道德哲学领域内的其他问题的证明也同样应当是有效的。权利(道德权利)的问题同样可以应用罗尔斯的原初状态来得到证明。不过,虽然平等的自由是罗尔斯的第一个正义原则,罗尔斯在对待自由或权利
学位
以保护个人权利为宗旨的诺齐克权利观是在对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进行扬弃与批判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方面,诺齐克继承了洛克自然权利理论中强调的私人财产权并为其辩护:另一方面,通过把洛克的自然状态作为起点,但抛弃了其社会契约论来克服洛克的困境,即权利与国家间的矛盾。关于权利观在自由或平等的取向问题上,诺齐克以自由为根本并批判了罗尔斯以平等为取向的做法侵犯了个人的权利;此外,诺齐克与罗尔斯在权
学位
本文围绕康德质料上的客观合目的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类比问题,通过类比的策略、内容、不足、心理渊源、初衷(亦是最终目的)五个方面的考察,得出结论:康德的类比虽巧妙而令人惊讶,然其启发作用微乎其微,问题累累,尤其在当今科学背景之下,但此类比对康德哲学之统一与圆满,却是举足轻重。  
学位
自有伦理学开始,德性便是伦理学研究经久不衰的话题。休谟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德性论,又在时代的变迁中批判、吸收了各个派别的思想观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伦理学体系。休谟的伦理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当今伦理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因此,国内外对休谟伦理思想的研究颇多。  道德的根源是休谟德性伦理学最基本的问题,他认为道德既不取决于上帝的意志,也不是人类理性权威的结果,而是人
学位
《老子》首章云道不可说,却标出有无,作为孕育天地万物的本始。王弼以解《老》的方式阐述其思想,“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庄子》承继《老子》的“道”,开展老子思想的义理,将老子思想的超越意义向生命深处进一步加以推展。郭象以注《庄》的方式将这种超越意义发展为“独化”。从《老子》到《庄子》,从《老子注》到《庄子注》,从本无到独化,从无为到逍遥,从王弼到郭象,昭示着魏晋学人自我反思、自我认同和自我理解
学位
知识分子问题既是鲍曼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中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鲍曼一生都在思考和不断深化的主题。本文旨在对鲍曼思想中的知识分子角色问题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集中分析这些角色形成的可能性条件以及转换的因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阐释者的角色只是知识分子在后现代的回应策略之一,阐释者的角色并不是知识分子后现代状况下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他们的这种角色仍有很多的困惑,需要去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鲍曼对知识
学位
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马尔库塞提出了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设想。他基本上认同弗洛伊德关于文明的发展以人的本能被压抑为代价的观点,即认为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的爱欲被压抑的历史。但是他对弗洛伊德关于解放爱欲终将颠覆文明的悲观论点持否定态度,提出了一种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为了论证这种可能性,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相应的概念:“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他认为最重要的在于区分
学位
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社会主义者试图以社会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生态危机,要为克服人类生存危机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生态社会主义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理论学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绿色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佩珀对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代表了这一新的变化。  佩
学位
雅斯贝尔斯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对现代人的”生存”高度关注,并对其“生存”处境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即研究“生存”,并实现人的自由“生存”。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存”的哲学,主要是对人的自由和人的“超越存在”的研究。“生存”一方面要求突出于实在世界,自由地以自身为起源。用“记号”标明“生存”,就是“生存”澄明自身起源的方法。另一方面“生存”又以“超越存在”作为自身自由的根
学位
唐纳德·吉利斯现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与数学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概率基础、逻辑哲学与数学哲学,对概率哲学的学习和研究至今已有四十余年。  吉利斯最初受教于拉卡托斯和波普尔门下,一开始极度热衷于概率哲学中的客观主义,但随后与主观学派的交往慢慢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的观点,他个人关于概率的思想已从极端的客观主义立场转变到了多元主义立场。而与“后凯恩斯”学派的思想交流对吉利斯的影响也极为重大,他在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