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广告中的女性角色研究——以2001-2017年长城奖获奖作品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角色是商业广告重要的创作元素,商业广告中呈现和塑造的女性角色,一方面能够作为窗口来透视女性的生存现状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它也在传递特定的性别观念和女性价值观,影响着女性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为了解商业广告中女性角色的运用现状和发展变迁,探讨广告中的女性价值观和社会性别观念,本文以2001年-2017年长城奖平面获奖作品为样本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中心元素、边缘元素、交叉元素三大方面入手,对女性角色本身、背景及画面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测量,并借助图像学理论,结合使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依次对女性角色进行描述、分析和阐释。
  研究结果显示,历年女性角色都以年轻苗条为主,但在发型、服装、姿态等维度上多元性明显。角色类型从单一走向多元,角色姿态从拘谨走向活泼、角色个性从内敛走向张扬。在性别观念方面,长城奖获奖平面广告对女性角色的运用,显在层面上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歧视问题,体现了广告创作者和评委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但是进一步挖掘广告中潜在的性别意识,发现广告在运用女性角色时依然存在很多误区,如:通过定义女性“美”来实现对女性身体的控制、切割女性身体将其作为商品的展架、将女性身体作为装饰品等。
  对广告中女性角色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时发现:女性角色的反叛倾向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对勤俭持家的消费观念、贤妻良母的刻板印象的反叛;在话语权上,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不再是无意识的“第二性”,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表达和坚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审美从片面追求外在走向注重内在健康和精神世界。最后本文结合社会生态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商业广告中女性角色及性别观念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广告和女性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姚永概是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不仅诗文有俊逸之致,而且一生以兴教为务,历主学堂教习,为清末民初安徽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作为桐城派古文家毋庸置疑,作为近代教育家也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传统文人向近代教育家转型的背后,姚永概在体悟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同时,又对大厦将倾、斯文绝绪的现实境况感到痛心疾首。面对中学的不断没落,姚永概逐渐从新学堂向旧书斋复归,毅然以重振儒家传统,传绪古文命脉为己任。本文以新旧交替之际姚永概“传统文人”和“近代教育家”的双重身份为切入点,结合其思想中的“旧”因素和“新”因子
本文以蒙冤时期(1955-1979)的胡风为研究对象,分析他这一时期的潜在写作作品、生存状况与思想发展,并对其在狱中各个阶段的思想流变与生存态势进行综合把握,以期展示这位“精神失踪者”在特殊时期的精神人格。具体来看,本文分以下几章展开研究:
  第一章主要分析1955年被捕后到1965年底胡风在北京秦城监狱单身牢房里的生存状态。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古体诗且多用步韵诗的形式,此时胡风的诗歌常用对立的意象来表达他内心的困惑与矛盾。结合具体诗歌,可以看出胡风诗歌中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对真理一如既往地追求与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