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下的遮蔽——合作化小说女性命运探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合作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清理合作化小说对女性命运的遮蔽,还原历史真实。   合作化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女性积极分子形象、否定女性形象和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占据了合作化小说人物画廊的大半个天空。突出和强调女性的政治性,创造女性解放的神话,遮蔽、压抑和扭曲女性的真实生活和本真生命的呼唤,成为合作化小说塑造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   合作化小说中婚姻爱情的书写形成了一种模式——政治化的婚姻爱情模式,在此模式中政治作为一股无法抗拒的强大力量决定着婚姻爱情的发展、走向和结果。在政治化的社会语境下,男性和女性择偶的标准充分政治化。   合作化小说塑造的否定女性形象,她们往往遵循着自己的欲望诉求,不愿拘泥于政治和传统封建伦理的限制,因而她们是被批判、被否定的对象。女性对苦难的承受和反抗、食物的匮乏和寻找、政治视阈下的性欲压抑和渴求,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合作化小说对女性欲望的遮蔽。
其他文献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及译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瑞士籍传教士薄复礼视阈中的中国民国形象,对比研究薄复礼原著及中文译著的区别,探求薄复礼在形象建构方面所采取的书写策略。首先
本文所讨论的后现代主义美学是当代美学思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构成了现代美学话语最复杂和最丰富的话语资源。本文首先论述了后现代美学所呈现出的与以前美学形态最大的不同:不
胡适强调文学发展线性直进的特点,相信未来的文学状态是异于今世的、是先进的,这是文学进化的必然结果。他主张将文学表现的范围投向最广阔的社会生活,将社会生活视作文学表
论文以汉魏六朝时期男性文人模拟女性口吻所作的闺音诗为研究对象,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拟代闺音”诗在汉魏六朝的发展演进为切入点,考察“拟作闺音”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唐代的墓志数量多,内容丰富,由于墓志具有真实可靠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当时文字词汇使用情况,所以利用墓志材料进行文字词汇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有价值。鉴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本论文
在探讨张爱玲小说女性问题方面,本文注重从女性心理角度阐述女性人物的生存环境及生存状态,从而揭示出这些女性人物的矛盾、压抑和自我冲突的深层面貌。文章第一部分剖析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