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影作品的细读分析梳理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第一章第一节论述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及文化力量、本土及外来的文化资源是如何共同塑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虽然有着许多不同,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却共同分享着通俗情节剧的传统和对影像的消费传统,第一章第二节论述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呈现策略及其特点。对女性的关注常与更为宏大的社会主题联系在一起,对女性的观看一方面成为观影愉悦的源泉,一方面又参与建构着现代女性的感性形象。二三十年代中国影片通过对本土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传统的双重改写塑造女性形象。 第二章在对大量电影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细读中,分析论述二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呈现的新旧驳杂、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形象。包括感应着物质和欲望的躁动的浮荡女性形象、追求爱而不可得的感伤女性形象、以及由重视视觉效果的传统而来的提供观看的愉悦的女性形象。虽然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旧的故事模式和人物类型,二十年代中国电影却以一种改写的方式回应着近代以来性别观念变动的现实,尤其是对女性社会责任的发现和重视,与三十年代电影对女性形象的表现有着内在的延续性。 第三章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作品的细读和分析,论述三十年代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的变化,电影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下层女性,塑造在苦难中沉沦或觉醒的女性形象。这一时期电影中还出现了颓废浮纨的女性形象,感伤和浮荡已成为需要加以摒弃的女性弱点,通过对柔弱感伤多情等弱点的剔除,三十年代电影试图建构起新女性的形象。本章最后一节还以孙瑜电影作品为主要例证,论述理想乡村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对传统及好莱坞女性形象的双重改写,实现对女性身躯的观看愉悦与新的意识形态观念间的平衡。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历史意识问题。“艺术史”主要涵盖“艺术”和“历史”这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对单个艺术作品的鉴赏和研究;对一连串作品汇聚成的艺术史线索的
性别语言差异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6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及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性别语言的差异越来越多地吸引着语言学家的目光。本文从社会语
校本课程开发是目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力量的教师,他们及时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本文本着有效开发校本
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知识的结构中,基本概念是一个个节点。它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
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组成部分,本论文力求客观真实地刻画中国当代通货膨胀(Inflation,以下简称通胀)理论的演变过程,这是第一要务。笔者将中国当代通胀理论划分为三种类型:
统一建模语言UML融合了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和吸收了多种方法的成果,表达能力丰富,适用于分析与设计阶段的系统建模,论文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对基于UML的面向对象
根据弹性地基梁法的基本原理,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计算小程序,以此作为分析工具,针对西部特有地质条件,依据福堂水电站分析地基土的变形模量、闸墩厚度、闸室底板厚度、闸孔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向着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仪器和仪表向自动化、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现场总线技术正是在这
本文介绍了水利与生态、鄱阳湖与长江及流域内五河的关系,分析了鄱阳湖水情变化对鄱阳湖湿地、候鸟栖息、鱼类及江豚保育等生态问题的影响,认为科学调配鄱阳湖水资源是解决鄱
以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和2003年袭击中国和亚洲部分国家(地区)的SARS为标志,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新威胁。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发生变化。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