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灌流方式对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效果的影响。 【方法】: 1.分组: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均为雄性,将40侧后肢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身对照,随机将每只动物1侧后肢分为实验组,另1侧自动成为对照组。 2.动物模型:在兔小腿远段后外侧寻找2根纵行的浅静脉,并以此为供区血管设计静脉皮瓣,面积约2.5 cm×2.5 cm。在大腿中远段内侧切开皮肤暴露兔股动、静脉浅支并于显微镜下游离切断,结扎远心端,近心端备用。实验组将皮瓣内的2根静脉近心端分别与股动、静脉浅支吻合,作成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对照组将皮瓣内的2根静脉远心端分别与股动、静脉浅支吻合,作成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 3.术后每日观察皮瓣颜色、张力、血管充盈度、瘀斑、肿胀及坏死情况,术后14天确定皮瓣成活情况。 4.另外补充6只日本大耳白兔,于术后进行血管造影,拍片。观察皮瓣灌注情况。 5.临床上采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5例。 【结果】: 1.实验组皮瓣成活16例,部分成活2例,坏死2例。对照组皮瓣成活6例,部分成活11例,坏死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应用的5例,4例完全成活,1例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 【结论】: 1.无论顺静脉瓣膜供血还是逆静脉瓣膜供血,血流量均足以营养皮瓣。 2.建立适当的供血与回流比例是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的关键,如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