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258399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传统家庭的年文化心理的重要承载形式,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牵连着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家”、“身份感”、“归属感”、“安全感”等心理要素,是个体时间型构的重要内容,也牵连着空间认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本文简称春晚)自1983年第一届现场直播,就已经成为了填补个体年文化心理空缺的新民俗,并逐渐成为多数中国人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随着传统社会循环时间观的打破,现代线性时间观的侵入,个体像被抛入一个“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的流动的、破碎的世界,生命本身充满着不安感,对身份归属、生命价值的期望在春节的心理时间中凸显,影响人的生命征程与社会互动。在具有神圣仪式感的除夕之夜,这种诉求更加明显,也更易接受情感的兴发。在某种程度上,春晚总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语境与个体诉求的需要,带着某种积极的体验设想,对个体与社会的“在家感”进行整合,为个体确认家国归属感、身份感和个体生存意义上的安全感,在潜移默化中营造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共同形式,产生有利于个体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积极意义。这种整合在春晚节目语态中的表现依据社会不同发展断裂语境呈现出不同的主导倾向。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试水并获得初期发展,虽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冻,但总体依然处在一种迷茫中探索的状态,脱离了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社会个体对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认识,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归属和依靠感,对自己的身份归属是不确定的,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认同来增进民族内力,给整个社会和个体的未来发展以希望和信心。1983年春晚是应时代而生的一个节目,也是主导意识形态依托春晚对中国社会进行认同和整合的一个开始,因而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春晚,极力为个体和社会营造一种宏大的,嵌于传统“家国同构”心理上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感。1992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改革开放的步履加快,春晚也在其节目语态中不断呈现新的特征。这一时期,物质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价值层面也逐渐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日常生活中道德观念的松动和价值取向的转移。这种道德观的松动和价值取向的转移是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个体私域世界打开后的一个新现象,它所带来的是个体的存在性不安和社会信任危机的蔓延,直接影响着个体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从90年代初到现在,春晚关注家庭伦理道德,以“家”的情感来强化基本的价值准则,缓解了社会的惶恐与不安,不断唤醒并拓展着个体内心的真实情感空间,面对断裂情境营造着一种微观主体日常生活的伦理情感。按照内在的文化逻辑,春晚的“在家感”营造分为两个时期,呈现不同的主导特征:前一时期即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国家与民族主体性话语失语的情况下,要想加快现代化发展,重建家园自信,必须凝聚民族力量,唤起人们的血缘亲情、故土乡情和民族感情,加强族群认同;后一时期即90年代初到现在,社会进入一个道德萎靡的时代,家庭情感伦理式微的时代,个体的精神状况日渐不佳,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个体所依赖和归属的共同体,国家和社会依托电视春晚,挖掘个体公共真实情感,同时规范社会道德,培养道德情感,在家庭伦理情感的引导下积极实现个体的现代化进步。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春晚适时扮演了由家国到家庭、社会的“在家感”型塑者角色。二者的断裂中也有延续。前一时期,在塑造家国认同的节目的话语叙事中,慢慢增添了对个体内心真实与道德规范意识的关注,同时在后一时期家国身份认同的整合塑造也同样显现于春晚的话语叙事中,只不过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个体自我角色迷失,社会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加剧,春晚在这之后的时期倾向于对个体家庭道德情感场域的整合,以一种更加普世的个体真实情感整合作为显现的主导策略,家国身份认同的整合顺势成为更加隐匿和坚固的话语叙事。但无论哪个时期,“在家感”的意识是贯穿其中的质素。春晚承载着民族特殊的年文化心理,可以说春晚是一个大家庭化的公共文化仪式,春晚在带给个体“在家”的安全体验的同时,也传送着公共生活所遵循和倡导的价值与理念,不断在共同时间流中形成可以让个体产生熟悉感的记忆,整合着社会认同,影响着个体的日常生活。春晚对于“在家感”的营造,填补着个体的社会安全感和稳定感的空缺,影响着个体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但这种营造与弥补又非完美契合,因为春晚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又带有“家”的私密性,本身就充满矛盾,加之节目背后的资本机制错综复杂,其矛盾性最终导致春晚节目的实存状态必然呈现与某种媒介理想化模态的缝隙,与大众生活真实情感需求的错谬,而春晚的节目语态所极力探寻的正是在这种缝隙之中寻求一种更加贴近的可能性。春晚极力营造一种“在家感”,因为“家”的感觉,不论是“大国家”还是“小家庭”,粘连着人存在的所有意义问题。所以营造一种“在家感”,是春晚作为公共生活仪式为个体和社会生发的一种脆弱但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将一种幽暗带入一种光亮之中的契机,春晚的存在意义在于此,其发展也理应在此方向中拓进。
其他文献
咨询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西方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决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5.7 ~1897.4.3)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与巴赫(J. S. Bach)、贝多芬(L. v. Beethoven)两位古典音乐大
随着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特别基于网络的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收集、存贮、传输数据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与此背道而驰的是,对决策有价值的知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公司自2002年成立来,主要以变频多联式中央空调的制造、销售为主,面对前景广阔的中央空调市场,为取得更大的市场业绩和企业发展,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市场营销
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云班课教学对SPOC课堂教育的运用,将有效提高高职思政教育总体水平,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云班课构建体系,提高思政课
目的: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可引起大脑发生病理性变化。一旦成瘾,则成瘾者往往表现对依赖药物的强烈渴求,导致他们不顾后果地继续滥用药物而不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北岸渠道位于黄河滩地,基础为粉土和砂土,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在地震烈度为7度时存在深度为12m的液化现象,设计单位设计采用了挤密砂桩加固地
目的:探讨、研究在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中应用B超检查的价值。方法:收治在本院进行检查的胎儿500例。所有胎儿在分娩之前均接受产前B超检查,观察B超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与产后
建安诗歌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从主题意蕴到形式风格、情感基调,都呈现出明显的汉乐府民歌的特征。追溯其根源,则与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商周时期秦地的民歌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