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传感器直线伺服系统的观测器设计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由于无需励磁电流、效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高速、高精度的直线伺服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性能控制需要精确的转子位置和速度去实现磁场定向,在传统的伺服系统中,位置和速度的检测采用机械式传感器,然而,它们增加系统成本,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如何取消这些传感器以得到低成本、高可靠性无传感器伺服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本文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并基于滑模观测器、非线性观测器深入研究了几种位置和速度的估计方法。传统的滑模观测器对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但是存在“抖振”现象,为了降低抖振幅度,采用二阶滑模Super-twisting估计算法对电机的线速度进行估计,该估计方法鲁棒性强,收敛速度快。基于“取消位置和速度传感器”的目的,文中提出了两种位置和速度的估计方案。利用奇异摄动的双时标分解理论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在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解成快时变和慢时变两个子系统,在快时变子系统中提出了滑模观测器-反电势(SMO-BEMF)位置估计法来估计电机的磁极位置,在慢时变子系统中采用二阶滑模观测器估计电机的线速度。考虑在dq坐标系下电机模型的非线性项满足Lipschitz条件,讨论了有界干扰下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观测器的设计问题,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了新的判断观测误差稳定性的条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速度观测器估计电机的线速度,磁极位置由SMO-BEMF位置估计法得到。依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矢量控制原理,运用计算机的建模、仿真技术,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电流滞环跟踪型SPWM矢量控制的直线伺服系统仿真平台。基于该平台对每种状态估计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验证了每种状态估计方案实现直线伺服系统无传感器控制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针对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的时变大滞后过程,提出了两种新的控制算法:其一为基于智能单神经元PID的Smith预估控制策略,并证明了其内模结构;其二,吸收模糊控制及仿人智能控制各自的优
电导测试技术是利用溶液的成分和电导率之间具有一定关系的特性来分析介质溶液的特性及其规律性的测量方法,其中由于电极电导率测量法采用的电极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测量范围广,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电极电导率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在参阅国内外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从电导测试技术的原理性研究出发,详细分析了采用交流激励的传统电导测试系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双极性脉冲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要求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自主的采取相应措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作为机器人智能的一
液压伺服系统是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控对象(液压振动台)具有负载压力和额定功率相当大的特点,因此要求传输和控制的功率要相当可观;而且它还具有数学模型阶数
随着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卫星结构不断趋于复杂化,卫星对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确度的要求日益严格,对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挠性附件的存在复杂化了卫星的结构,增加了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匡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社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综合
本文对智能复合真空计进行了研究。本系统将用于低真空测量的ZJ-53B型热偶规和用于中真空测量的ZJ-10型电离规复合使用,并实现智能控制。该系统中使用的热偶规传感器具有明显
随着现代航天任务复杂性与多样性增加,在对地观测、跟踪指向等场合对挠性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性能以及跟踪指向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了挠性卫星大角度机动
学位
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现在已经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应用于和谐人机界面,视觉检测,数字视频处理等多个方向。迄今为止,很多人脸检测与识别的算法已经提出,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