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报告以《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的英译过程为写作基础,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英译,通过分析翻译过程的重难点以及原因,旨在总结中文立法文本英译的原则,以及中文立法文本中“的”字结构的英译策略。因笔者的导师承接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地方法规规章翻译任务,笔者有幸参与了《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的初译工作。立法文本作为法律文本类型之一,具有其特有的文体风格。本项目报告从立法语言的权威性、规范性和模糊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立法文本的语言特征。在句法层面,本项目报告分析了中、英立法文本的三个主要特征,即陈述句为基本句型、多复杂长句、大量使用条件句。在英译《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的过程中,翻译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法律术语的理解及翻译、中文立法文本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的”字结构的翻译。本项目报告利用平行文本,结合案例分析,对以上重难点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首先,法律术语的翻译应遵循同一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其次,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对本翻译项目中“的”字结构,本项目报告讨论了其三种译法。首先,可以译作条件状语从句;其次,可以译成非谓语动词;最后,在零主句中补全主语。立法文本的汉英翻译不仅涉及法学、法律语言学,也涉及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译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掌握熟练的翻译技能。本项目报告通过总结、分析项目翻译实践中的遇到的重、难点,以期为将来立法文本的英译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