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芪制剂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hang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黄芪制剂由黄芪、茯苓、鱼腥草、当归等中药组成,为了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复方黄芪制剂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本实验首先研究复方黄芪制剂含药血清的制备和体外血清添加量,探讨复方黄芪制剂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其次通过复方黄芪制剂含药血清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IL-2活性时-效关系的研究,探讨复方黄芪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部分机制。 本实验设立三个剂量组即低剂量组、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d、3d和6d,用MTT法,观察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的含药血清对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确定最佳血清制备方案。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灌胃1d的低剂量组、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血清有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无明显差异。给药3d,中、高剂量组都能极明显的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P<0.01),但中剂量组的OD值比高剂量组的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灌胃6d的中剂量也有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P<0.01)。中剂量,给药6d与给药3d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最佳的给药剂量应该是中剂量即25g/kg体重,给药天数6d。 在确定最佳的血清制备方案后,我们探讨了体外实验系统中的血清添加量问题。本文设立空白血清组和试验血清组,血清添加量分别添加5%、10%、20%、40%、80%和100%,用MTT法,观察不同的血清添加量、不同孵育时间对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确定最佳血清添加量。结果表明,含复方黄芪制剂的血清与脾淋巴细胞共同孵育48h,在血清添加量20%与40%时有极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当血清添加量达到100%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孵育72h,只有血清添加量20%有极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血清添加量达80%时即出现明显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由此说明最佳的血清添加量应该是20%或40%。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方黄芪制剂的药理作用,我们应用中药血清学方法,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小鼠按25g/kg体重复方黄芪水煎剂灌胃,于给药后15min、30min、1h、1.5h、2h、2.5h、3h、4h分别在无菌条件下取血,分离
其他文献
猪流行性腹泻病(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胃肠道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呕吐和严重腹泻,可导致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世界各地区PED广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必须要认识一定量的汉字作为基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
孤独与艺术(节选)rn一rn孤独是人的天性,对待孤独,有的人彷徨于此,有的人讳避不已,也有的人苦苦探究,反抗斗争,更有甚者以此为乐.孤独缘于对自己的理解,从而感悟人类普通性的
教师与学生初中历史课堂的两大核心元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实现
本试验探讨了影响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的因素,并以RPMI-1640作为基础培养基,对分离的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培养,并获得成功。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附红细胞体,经过分离提纯,测得膜蛋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相应的渗透,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这和小学阶段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数形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vir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种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对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时,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
大豆黄酮是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具有微弱的动物雌激素样活性,能与下丘脑、垂体等E2受体不同程度地结合,从而影响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半胱胺因其含有活性的巯基和氨基而具有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精华,不单单是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小学学生要接受古诗词文化的教学,作为中民族的传承人,我们都必须学习好古诗词,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