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颈截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在成人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腓骨颈截骨入路与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这两种不同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综合比较二者各方面差异,以便于更加明确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我们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了自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部及滨湖院区)经过腓骨颈截骨入路或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患者43例。其中腓骨颈截骨入路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分布于25~68岁,平均49.24±10.40岁。其中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3例,有同侧腓骨头或腓骨颈骨折7例。后外侧入路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分布于21~70岁,平均43.61±11.53岁。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他伤3例,合并同侧腓骨头或腓骨颈骨折0例。根据设定的分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所用时间(min)、手术中出血量(ml)、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周)、膝关节术后功能评分(Lysholm)、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评分(Rasmusse)、术后并发症等了解手术效果。结果:依据我们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病例,均获得了完备的随访影响学资料并测得相应数据及膝关节功能评分,随访的时间12到18个月。其中纳入研究对象的手术病例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者失效断裂的情况,内固定装置生物相容性好。比较二者的手术所耗用时间,我们发现,腓骨颈截骨入路组耗费的手术时间平均为85.92±18.63(min),后外侧入路组耗费的时间为84.83±15.91(min),由此可见,两组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上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出血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症的比较上,后外侧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经过后期换药处理,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截骨组没有发生切口感染情况,后外侧入路组发生胫前血管损伤3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经定期随访术后第10月达临床骨性愈合标准。其中腓骨颈截骨入路组发生腓骨颈截骨处骨折延迟愈合1例;在并发症比较上,后外侧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膝关节Lyscholm功能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肢膝关节术后3个月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评分(Rasmusse)上,截骨组(17.53±0.52),比后外侧组(16.63±1.35)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我们的研究与胫骨平台后外侧的手术入路相较而言,腓骨颈截骨入路可将腓骨小头向后上翻转直接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使胫骨平台后外侧盲区的关节面显露更加充分,较大的操作空间可直视下更好的复位与选择适宜的内固定装置并放置在恰当的位置,但会耗费一定的手术时间,带来更大的创伤。胫骨平台后外侧入路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所耗时间相对也短,但术中对骨折端和膝关节面的显露,较腓骨颈截骨入路组差。因此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颈骨折时,腓骨颈截骨入路是较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3D-FEM)比较皮质骨钉道螺钉和传统椎弓根钉道螺钉两种固定方式对于腰椎固定节段和邻近非固定节段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特点进行考察。材料与方法选择一名健康且正常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CT扫描,建立准确、较为详细的L3-S1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实际临床技术模拟TT螺钉与CBT螺钉两种置钉方式对L4/5椎体节段进行模拟置钉,并将椎间盘材料改为松质骨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O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复杂的,还远未被了解。然而OA在早期阶段,它已经具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炎症性质,关节内部发生的过程不仅仅只包括分解作用,抗炎合成代谢过程也在持续发生。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内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有实验显示OA患者滑膜中有大量NK细胞浸润,且NK细胞比例随着疾病严
目的:肝移植目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根据国内外移植中心的经验,MDRO感染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如高龄供受体、免疫功能低下、低蛋白血症、术中大量失血、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治疗及再次手术等。鉴于肝移植手术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移植术后感染的高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总结本中心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MDRO感染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原发性胃DLBCL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发性胃DLBCL病例(共纳入61例),全部患者均由病理明确诊断。统计患者的性别、确诊的年龄等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等资料,并通过患者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和信函调查等方式获得随访资料,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快速推进,发现新目标、获得新认识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川北JG-LG地区茅口组台缘滩相储层发育,含气性好是继二三叠系礁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的勘探领域。但由于勘探程度低,针对性研究少,川中—川北地区地震层位对比不一致,也制约了前期茅口组台缘带的认识。开展针对性的物探技术攻关,精细刻画茅口组台缘带展布特征及规模、优选滩相储层有利目标迫在眉睫。为此,开展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双高"处理解释
背景:跟骨关节内骨折是由高空坠落或机动车事故等高强度撞击引起的严重而复杂的损伤。高能量的暴力会导致跟骨形态发生严重畸形,同时软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因此跟骨关节内的骨折要兼顾骨折的处理和软组织的愈合,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对于恢复跟骨形态及关节面的平整、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但切口的再次创伤会导致术后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裂开、甚至内固定外露。手术入路是影响术后软组织愈合情况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对急性失代偿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失代偿性HFrEF患者,根据FMR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90天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情况。结果有784例HFr
目的: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正性支撑复位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在术中获得正性支撑复位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分为2组。其中,滑动加压组42例,年龄(76.
目的:根据手术入路及内固定装置的不同,对比分析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单纯空心螺钉固定和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DAA入路)固定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过单纯空心螺钉固定和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7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44.46±6.64)岁,所收集的病例均为单侧新鲜股骨颈骨折,左侧39例,
目的: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肺组织的炎症恶化加重,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分析S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