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正性支撑复位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在术中获得正性支撑复位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分为2组。其中,滑动加压组42例,年龄(7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正性支撑复位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在术中获得正性支撑复位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分为2组。其中,滑动加压组42例,年龄(76.21±6.70)岁;男18例,女24例;骨折根据AO/OTA分型:A1.2型6例,A1.3型16例,A2.2型8例,A2.3型12例,近端均采用滑动加压技术。非滑动加压组34例,年龄(75.76±5.73)岁;男18例,女16例;骨折根据AO/OTA分型:A1.2型5例,A1.3型12例,A2.2型7例,A2.3型10例,近端均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股骨颈长度改变量、尖顶距改变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纳入研究的76例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81±6.60)min vs.(56.29±4.14)min]、术中出血量[(117.38±23.07)ml vs.(122.35±21.89)ml]、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股骨颈长度改变量[(2.39±0.56)mm vs.(2.17±0.52)mm]、尖顶距改变量[(1.67±0.75)mm vs.(1.94±0.89)mm]、术后1年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89.83±2.25)分vs.(87.35±10.61)分]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滑动加压组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均未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共出现5例肉眼可见的退钉,骨折端滑动加压达临床愈合。其中1例术后1个月发生退钉的同时伴有螺钉切割及髋内翻,经卧床休息,延缓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该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自觉髋部外侧隐痛不适,负重活动时髋部疼痛加重,伴有跛行;1例合并螺旋刀片钉尾部隐痛不适,考虑系退钉后钉尾部对周围的软组织产生激惹所致,予以止痛等对症处理后好转。非滑动加压组无退钉现象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共出现3例螺钉切割,伴髋内翻,经卧床休息,延缓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1例切出股骨头,穿入髋臼,造成髋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不适,由于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缺乏二次翻修的机会,生活质量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滑动加压组为11.9%(5/42),非滑动加压组为11.8%(4/3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000,P=0.985)。但滑动加压组骨折愈合时间[(6.79±0.81)周]显著短于非滑动加压组[(7.88±1.0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无法解剖复位时,内侧皮质应力求达到正性支撑复位,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Hernandez开创了通过上颌骨临时外翻进入上颌骨后、翼骨、筛窦、蝶窦、斜坡、鼻咽部的经面入路的方式,从而命名为上颌掀翻入路。1991年,Wei等人首次报道采用上颌掀翻入路切除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ITF)、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鼻咽、蝶窦的肿瘤。后来该入路被国内外学者用来治疗颅底内外沟通的肿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内镜技术
背景肝硬化(LC)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酒精摄入增加、饮食习惯的改变、三高人群的增多等多种因素,LC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谱分布较过去发生了改变。虽然医疗条件较过去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它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LC的特征是广泛的纤维化,累及肝实质和门静脉,导致众所周知的门静脉高压症。其中,食管静脉曲张(EV)是门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高铁的总里程已经接近四万公里,预计从2020年到2035年,高铁的总里程将会进一步增加至七万公里。钢轨在使用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磨损和缺陷,所以需要无损检测技术对钢轨质量进行评估。然而在轨道基数如果巨大的情况下,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其不需要移动探头就可实现声束可偏转和聚焦的特性,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常
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3D-FEM)比较皮质骨钉道螺钉和传统椎弓根钉道螺钉两种固定方式对于腰椎固定节段和邻近非固定节段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特点进行考察。材料与方法选择一名健康且正常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CT扫描,建立准确、较为详细的L3-S1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实际临床技术模拟TT螺钉与CBT螺钉两种置钉方式对L4/5椎体节段进行模拟置钉,并将椎间盘材料改为松质骨
目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OA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复杂的,还远未被了解。然而OA在早期阶段,它已经具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炎症性质,关节内部发生的过程不仅仅只包括分解作用,抗炎合成代谢过程也在持续发生。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内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有实验显示OA患者滑膜中有大量NK细胞浸润,且NK细胞比例随着疾病严
目的:肝移植目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根据国内外移植中心的经验,MDRO感染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如高龄供受体、免疫功能低下、低蛋白血症、术中大量失血、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治疗及再次手术等。鉴于肝移植手术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移植术后感染的高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总结本中心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MDRO感染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原发性胃DLBCL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发性胃DLBCL病例(共纳入61例),全部患者均由病理明确诊断。统计患者的性别、确诊的年龄等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等资料,并通过患者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和信函调查等方式获得随访资料,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快速推进,发现新目标、获得新认识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川北JG-LG地区茅口组台缘滩相储层发育,含气性好是继二三叠系礁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的勘探领域。但由于勘探程度低,针对性研究少,川中—川北地区地震层位对比不一致,也制约了前期茅口组台缘带的认识。开展针对性的物探技术攻关,精细刻画茅口组台缘带展布特征及规模、优选滩相储层有利目标迫在眉睫。为此,开展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双高"处理解释
背景:跟骨关节内骨折是由高空坠落或机动车事故等高强度撞击引起的严重而复杂的损伤。高能量的暴力会导致跟骨形态发生严重畸形,同时软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因此跟骨关节内的骨折要兼顾骨折的处理和软组织的愈合,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对于恢复跟骨形态及关节面的平整、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但切口的再次创伤会导致术后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裂开、甚至内固定外露。手术入路是影响术后软组织愈合情况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对急性失代偿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失代偿性HFrEF患者,根据FMR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90天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情况。结果有784例H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