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有效性,明确其疗效特点,发挥中医药传统疗法的优势,为临床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拓宽思路,提供一种安全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依据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耳穴压豆组)31例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耳穴压豆,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并观察3周。对照组31例单纯西药基础治疗,连续治疗并观察3周。记录治疗组就诊当时、就诊后10min、就诊后5d,以及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积分,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对比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1.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积分,两组患者时间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P<0.05,可认为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有交互作用;治疗组就诊后10min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就诊后5d与就诊后10min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就诊后10min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经组间t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即刻疗效显著。
2.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积分,两组患者时间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P<0.05,可认为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有交互作用,治疗组就诊后5d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同一时间点就诊后5d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就诊当时、就诊后5d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经组间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穴压豆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治疗组每周就诊后5d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周、第3周就诊当时与第1周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穴压豆的疗效持续时间约为5~7天。
结论:
耳穴压豆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其即刻疗效显著,疗效持续约5~7天。耳穴压豆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相较于药物、手术治疗更加安全经济方便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依据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耳穴压豆组)31例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耳穴压豆,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并观察3周。对照组31例单纯西药基础治疗,连续治疗并观察3周。记录治疗组就诊当时、就诊后10min、就诊后5d,以及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积分,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对比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1.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积分,两组患者时间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P<0.05,可认为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有交互作用;治疗组就诊后10min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就诊后5d与就诊后10min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就诊后10min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经组间t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即刻疗效显著。
2.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积分,两组患者时间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P<0.05,可认为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有交互作用,治疗组就诊后5d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同一时间点就诊后5d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就诊当时、就诊后5d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经组间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穴压豆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治疗组每周就诊后5d与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周、第3周就诊当时与第1周就诊当时经组内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穴压豆的疗效持续时间约为5~7天。
结论:
耳穴压豆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其即刻疗效显著,疗效持续约5~7天。耳穴压豆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相较于药物、手术治疗更加安全经济方便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