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学语言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是新时期以来颇受瞩目的作家,他有着较强的理论自觉意识又忠于自己的感受。汪曾祺的小说、散文自成一格,同时他对语言、对文体也颇有自己的看法。语言是本文论述的核心,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是本文论述的基础。本文将全面分析汪曾祺的语言思想,从语言风格及其语言传承入手,以音乐性和画面感为突破口对汪曾祺的语言的特点作出具体的分析。
   本文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描述了二十多年来汪曾祺文学、语言研究的概况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汪曾祺文学语言观的述评,是以汪曾祺系统地提出的文学语言的四个特性:内容性、文化性、流动性、暗示性为脉络展开的。
   第三章从汪曾祺的文学批评观、汪曾祺的个人气质及其文学语言的资源这三方面入手,试图从整体上把握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及其形成。第四章是对汪曾祺语言音乐性、画面感的具体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大量的例证对汪曾祺句子的审美意向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其他文献
“温情写作”是以书写人性善为核心,彰显文学温暖人心的审美功用的创作方式。在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史中,“温情写作”历经三个值得关注的发展阶段,最终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创作风尚。从这一文学史背景出发,孙惠芬的“温情写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本论文基于孙惠芬的创作实践,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特点和相关文学理论,从“温情写作”的视域探讨孙惠芬的小说创作。论文设定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部分界定“温情写作”的概念
学位
原罪与救赎是北村文学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词,他以原罪为写作的切入点将笔触直接指向当代人的生存困境,用解剖式的写作呈现出人类在信仰缺失下的虚无状态,将人物一步步逼上绝望的境地,迫使他们直面生存的恐惧与痛苦。但对于恐惧与绝望的揭示并不是他的落脚点,寻求救赎的方式才是他文学创作的真正目的。本文试图以北村1992年之后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北村文学书写中的原罪与救赎。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
学位
东汉时期,透过佛经的翻译,佛教在中国弘传生根,此时入汉的译经师主要有安世高、支娄迦谶、安玄、严佛调、支曜、康孟详等。东汉译经便是母语非汉语的译经师们的翻译作品。厘清东汉译经的语言情况对汉文佛经的语言研究、乃至汉语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汉语是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常用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因而,虚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关注东汉译经虚词中新出现的语言成分(新质)。  在东汉译经虚词新质的具
学位
《太平广记》作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卷帙浩繁,词汇丰富,但目前学界对其词汇缺乏系统的研究,故特选取其中“女仙”部分的词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以概念场理论为背景,主要描写了若干概念场词汇系统在《太平广记》女仙部中的分布情况。同时还系统而整体地考察了汉语史上“诵读”概念场词汇系统内成员的变化、主导词的历时更替、各成员用法的历时演变情况及原因。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本课题
相比文人诗,南朝乐府诗的韵律更能反映当时的口语。研究南朝韵律的文章不少,但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文人诗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本文以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为底本,将确切可考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共169年间的乐府诗韵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刘宋364首,齐代167首,梁代553首,陈代232首。通过对南朝乐府诗入韵字的穷尽式考察,参考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和陆法言的《切韵》(《广韵》)音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在其讲话、文章中灵活运用典故诗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式风格”。习语用典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海外媒体也纷纷点赞。近年来,习近平用典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人们从思想、政治、语言等诸多角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本文收集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类讲话中引用的典故,共计1366例。文章采用理论阐释、归纳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语用背景、语用含义、语用策略及
学位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数量补语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尤为重要的语法项之一。现阶段,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留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的研究,但是针对俄罗斯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的研究却无人涉足。因此,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学生数量补语习得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俄罗斯学生使用汉语数量补语时出现的偏误类型,找出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建议
因果连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基本上都会涉及因果连词的教学。由于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选择一本好的汉语教材对学习者和教学者来说都有一定难度。本论文通过中俄汉语教材所选因果连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俄罗斯本土汉语教材的编写体例没有中国汉语教材全面,有些语法规则解释并不太清楚。尽管关于汉语因果连词的本体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对外汉语教材因果连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中俄汉语教材因
学位
“恶魔性”是一种集破坏与创造于一体的反抗性力量,它以原始生命力为内在力量源泉,对既定的秩序和价值体系进行反抗和超越,并被他者视作一种“恶魔”般的存在。鲁迅选择性地接受了“恶魔性”的部分思想内涵,通过对恶魔派诗人的介绍,提出了“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的摩罗精神这一文学主张,在“反抗—战斗—独立”的维度上重新演绎了恶魔性的破坏与创造的力量,规划了一条个人通过反抗获得独立精神,从而
学位
从展示知青生活的《迷夜》,到绘制城市地图的《繁花》,金宇澄对过去时光的回望与书写,总是带有某种强烈的“破碎”意味。这种交织着复杂内涵的“破碎”意绪,不仅构成了金宇澄小说的背景性情境,也凝结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格调,浸润于小说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折射出创作主体个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破碎”这一审美特质入手,通过考察和分析其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与生成原因,把握和理解金宇澄的小说世界。  除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