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思想内涵新探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jack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枚的《子不语》是一部优秀的笔记体志怪小说,近几年,随着学界对《子不语》研究的逐步重视,《子不语》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立足于作者袁枚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的特殊时代环境,通过对《子不语》的文本进行分类、解读,联系作者袁枚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状况,对其独特的思想文化意蕴进行探讨。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子不语》的官吏形象及其吏治思想。对《子不语》中出现的官吏形象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子不语》的吏治思想主要是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并对传统儒、道二家文化的吏治思想进行了吸收与发展。第二章,论《子不语》中的生死观和人鬼观。认为其生死观念主要表现为既热爱生命,又坦然面对死亡,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生死观念。《子不语》对人鬼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认识,认为鬼并不可怕,并通过鬼故事劝诫人要多行善事。第三章,论《子不语》的佛道观。《子不语》中出现的道士和僧人形象分为三类,作者对僧人和道士的态度是批判妖僧恶道的不守戒律和以术愚人。同时作者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是不信奉,并对其中对现实人生有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批判。第四章,论《子不语》的生命价值观的超时空性和落后性。《子不语》中表现出的不以物种和等级判定个体生命优劣的态度,具有超时空价值;《子不语》中表现出对女性既尊重又轻视的矛盾观点,和《子不语》部分篇目中过于淫秽的内容又造成了《子不语》生命价值观的落后性。《子不语》既带有作者自身个性的特色,又受到了传统思想的熏陶,更带有时代的烙印。既有超时空的文化价值,同时又有囿于时代和作者自身的落后因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其他文献
民间传说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和社会习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中,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表达民众的审美倾向。近年来,随着
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有大小皇家宫苑数座,在这些地方,留下了文人墨客的传世诗作五百余首。宫殿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而文学作品留住了宫殿最辉煌的样貌,让后
大量的测评练习是基础教育中开展学习测评的一种常态化评价活动,学习者由此产生的各类测评数据为分析其知识掌握水平和目标达成情况提供了数据基础。首先,对个性化评价以及教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大力促进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要工作。各国政府都把公民科学素质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普及科学技术常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作为向公
《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内容博大,思想丰富而深邃,而司马迁巧妙地将“尚贤”思想赋予到《史记》中各色人物的身上,反过来又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彰
【目的】分离鉴定绵羊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 gamma,RARG)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其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年龄和体况相
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国内已经推出,但是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作为一种复杂的衍生品,CDS具有权益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流通性等"证券"特征;CDS坚持合同自由原则,却打
王鲁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乡土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用朴实的笔致书写了浙江东部滨海乡镇日常化的场景,塑造了一批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乡民形象。享年仅四十
沈从文是一位民间作家,他把文学触角伸向民间,努力从民间寻找创作的灵感,开拓出不一样的文学天地。本文通过对沈从文作品的全面研究,探索其作品的民间文学特点,并通过这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