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到政党的前途命脉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它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同时也还存在诸多不足。而新形势下,网络文化的发展又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必须主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路径。因此,本篇论文就“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与对策”这一论题展开了深入研究。网络文化是一种蕴含特殊内容和多样化表现形式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们凭借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网络资源为支点,在网络空间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容为目标追求的观念上层建筑,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教化辩护功能、文化引导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四个方面。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成功应对了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展开;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逐步纳入法治轨道。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应对能力不够高;对新媒体的引领能力不够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还不够完善。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发展又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网络文化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覆盖面不断拓展、传播手段不断丰富、理论创新不断促进;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受到冲击、主导地位面临削弱、权威性遭到消解。针对网络文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是要把握网络文化的舆论导向以应对突发事件。二是要用先进的网络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三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