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温度较高,可提供比普通太阳能集热器更高品位的热能,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及集中供暖或制冷系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现阶段,针对线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研究仍多采用稳态测试方法,但由于此类集热器的热性能受太阳直射辐射资源以及其他因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稳态测试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集热器的实际运行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太阳直射辐射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线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动态热性能的实验与模拟研究。本文以天津地区太阳辐射资源监测为基础,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TC)与线性菲涅尔反射器(LFR)的动态热性能开展了研究。测试与分析了两类集热器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以及不同运行参数等条件下热性能的动态变化。并选用British Standard EN 12975(2006)中的聚光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预测模型,对集热器的长期集热能力进行了模拟。最后,对天津地区线聚光太阳能集热器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太阳能资源基础方面,天津地区2013~2014年度太阳直射辐射总量为3838.88MJ/m2,其中可利用的直射辐射量为2987.98 MJ/m2。年度有效日照时间为1633.3h,占总日照时间的71.6%。而通过长期的集热器动态测试实验发现,除设计因素外,太阳直射辐射强度是PTC与LFR动态热性能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直射辐射强度由900W/m2减小到300W/m2,两类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均下降10%~20%。系统工质流量的影响次之,较大流量下的集热器动态集热效率较高。相同工况下,单位聚光面积的LFR总集热量约为PTC的71.7%,而LFR在各月的平均集热效率也比PTC低约10%~18%。在本文实验条件下,PTC的整体运行表现优于LFR。模拟研究方面,预测模型对PTC与LFR长期集热能力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好。对PTC的总预测误差率仅为-1.0%,对LFR也仅为3.7%,但在逐时预测精度上仍有不足。本文研究表明,天津地区具有较好的太阳直射辐射资源,且实验中的PTC与LFR在运行条件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较好的节能潜力。结合相关政策与产业发展背景,线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在天津地区具有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