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仿拟作为语音隐喻的主要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中国电视节目组的青睐。一些学者从修辞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仿拟现象做过不同程度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分析广告用语、成语活用。目前对中国电视节目名称的少量研究主要论述其修辞效果、社会反响和商业价值,但缺乏理论依据和语料支撑。尚未见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仿拟名称背后的认知生成机制和语用效果。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语音隐喻(phonetic metaphor)与构式压制(construction coercion)构建PC模型,以穷尽搜索的132个电视仿拟名称为封闭语料,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仿拟名称的生成机制,并运用PC模型分别从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分析其语言特征,最终提炼出评判最佳电视节目仿拟名称的一套可行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有:第一:基于以往理论之不足,首次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建构PC模型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仿拟名称生成机制,它对未来中国电视节目命名有较大启示,有助于社会创新和促进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第二:建立并分析封闭语料,初步得出如下数据:(1)贯穿PC分析方法,中国电视节目仿拟名称是依据双重语音隐喻映射和构式压制在仿体(目标域)和本体(始源域)间的跨域映射和压制互动效果下生成的。(2)仿拟名称最受谈话类节目所青睐,占31.06%,其次为唱歌类节目和美食节目,分别占12.87%和12.12%。在132个电视节目仿拟名称中,大多数仿拟名称突显了节目主题,占总数的42.42%。突显节目方式的仿拟名称占28.78%,突显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参与人的仿拟名称分别占15.90%和8.33%,突显节目主办方的最少,为3.78%。从整体上看,突显节目主题和方式的仿拟名称在各个类型的电视节目中占绝大多数,个别类型的电视节目仿拟名称(如谈话类节目和美食类节目)多突显其主持人。益智类、职场类、喜剧娱乐类、女性时尚类节目以及大众服务类节目和新闻播报类节目仿拟名称主要突显其节目方式。(3)基于PC模型分析中国电视节目仿拟名称,仿体和原型构式之间在映射传承互动过程中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a.仿拟词语与原词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或者声母不变,声调和韵母可有一项不同。b.只有一个或是两个形意完全相同或两个意义相近的仿拟词项。c.仿体完美传承本体的意义。d.仿体在本体语义基础上发展新的意义并传达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