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暗的心脏》作为康拉德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不仅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还因其主题及内容的多重指涉性和不确定性引起评论界的广泛争论。大多数评论家从某一具体方法切入来揭示文本确切意义,本文则试图从整体把握文本。事实上,文学作品的三个要素——作者、文本和读者既是导致小说意义难明的原因,三者综合又是重释文本意义的一剂良方。故而本文借助作者编织意义、文本传达意义、读者重释意义,并将三者综合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对意义进行重新阐释。
在《黑暗的心脏》中,作者康拉德采用多层叙述结构和不可靠的叙述内容拉大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小说叙述结构分为框架故事结构和真实故事结构,由“我”和马洛两位叙述人不断交换视角讲述而成,其叙述的内容存在大量谎言,故意省略的情节以及主观、抽象的语言。文本运用象征手法来丰富小说的内涵,使作者的意义经文本传达后表现出多指性。一部作品的多重理解还归因于诠释者的经验见解以及所采用理论的不同。人文科学的特性要求开放式的阅读,读者不能囿于狭窄封闭的文本中,而要进行对话式解读。文艺理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和融合性也要求批评者要系统综合地对文本意义进行重释。
文学意义是文学理论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文学意义是作者编织意义、文本传达意义、读者重释意义的复合共生体,是开放不确定的,是未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存在。由此,真正的批评留给后人的应该是启发式的问号,是一种启蒙意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