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MC-RPC牵引网电能质量治理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气化铁路迅猛发展,随之给牵引供电系统带来的负序、无功及谐波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牵引网及公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铁路功率调节器(Rai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RPC)最早由日本专家提出,该装置在解决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结构的RPC,能够有效解决牵引网中负序、谐波及无功失衡等问题,且克服了传统RPC的缺点。本文以MMC-RPC为研究对象,实现对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研究,展开了以下工作:首先,分析MMC-RPC结构,阐述了单相MMC运行原理,对MMC-RPC模型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其常规模型,为MMC-RPC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且采用动态相量法推导出在普遍使用的双闭环控制下,变流器自身所产生的电压、电流谐波关系式,从理论上确定传统双闭环控制的MMC-RPC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次谐波量,从而建立MMC-RPC谐波模型。其次,开展了MMC-RPC控制策略的研究。从电流及功率两个方面分析V/v牵引变压器补偿原理,为MMC-RPC改善牵引网负序、谐波及无功问题提供补偿目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功率解耦下垂控制,该控制方法考虑了传输线路的损耗对牵引网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效果的影响,可有效减小无功功率分配误差。并且针对传统双闭环控制器不能保障系统输出量精确的问题,通过微分平坦的误差反馈控制对建立的内环参数进行修正,能够准确跟随参考值,且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牵引变压器原边负序电流能够很好的消除,不平衡度大大降低,且MMC-RPC输出功率能够很好的跟随期望功率值,功率波动较小,牵引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根据基于动态相量法的谐波模型,兼顾对变流器产生的谐波与牵引网中谐波共同治理,提出了一种对电压环比例谐振控制,对电流环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的谐波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通过对仿真波形分析,验证了控制器能够对谐波进行有效消除,MMC-RPC投入使用后,系统THD含量大大降低,达到很好的谐波抑制效果;通过与传统双闭环PI控制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谐波抑制策略对供电区段电流平衡以及牵引变压器原边负序电流治理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高铁接触网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机车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接触网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牵引供电6C系统的应用,接触网检测参数的获取更为方便、准确,为接触网状态评价提供了技术基础,对接触网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价可以保证接触网状态检修顺利实施,提高铁路供电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研究了基于多维参数的接触网状态多元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可靠度将接触网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状态,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思想,研究了多元均值控制图、多
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承担着给电力机车供能的重要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电气化铁路营运的安全和效益。在某些地域,环境较为恶劣,接触网受其影响会产生低频大振幅的舞动现象。接触网舞动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取流,还会对接触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轻则引起短路、跳闸,重则破坏支持装置和绝缘子,致使接触导线开口、断线,甚至发生倒杆等严重安全事故。为防止接触网舞动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本文研究了接触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高速列车也成为了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随着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大幅提高,列车安全稳定的运行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也成为热点。因此能保障高速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建立准确的高速列车模型并设计有效的跟踪控制算法是列车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本文以CRH380A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速列车的受力情况,基于空气
对于高速列车传动系统而言,传动齿轮是实现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件,其啮合的平稳性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性能。随着高铁运营里程的增加,长期服役过程中的传动齿轮逐渐出现疲劳损伤,在这些疲劳失效齿轮中,以麻点、剥落等接触疲劳损伤较为常见。因此,分析高速列车传动齿轮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接触特性和齿轮接触疲劳损伤机理对高铁齿轮的可靠性评估及维护保养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以CRH3c型动车组传动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
高压隔离开关作为牵引供电系统中使用最多的高压开关设备,其常年暴露在户外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受到尘雾、风、雨、雪等环境影响,极其容易出现机构腐蚀、弹簧失效、机构疲惫等机构故障问题,从而在分合闸过程中出现卡涩、不到位、弹簧故障等问题,这严重威胁到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已有很多用于诊断机构故障的方法被提出,但仍存在诊断精度不足、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缺点。因此,本文针对牵引供电系统高压隔离开关机构故障
桥梁作为交通的关键枢纽和控制节点,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运行监测及维修养护需要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支持与保障。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日益完善,其在高精度位移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变形数据的处理需要有可靠的分析方法与较高的精度,而GNSS变形监测易受多路径效应和接收机背景噪声的影响,导致变形监测数据精度不高,局部均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及高速动车组运行速度不断的提高,高速动车组与空气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更加显著,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动车组舒适性及减少能源消耗,使得高速动车组减阻降噪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研究以CRH3型动车组为对象,基于仿生学思想,将非光滑表面结构应用到高速动车组表面不同部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对高速动车组空气阻力和摩擦噪声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通过Pro/E软件建立CRH3型动车组简化三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种交通工具的依赖越来越强,各种车辆的不断增加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也随之增加,人们对于一个更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ce Transport System,ITS)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而交通流预测作为ITS的研究重点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准性及预测速度,为交通管理部门
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此同时,高铁通信场景中车体穿透损耗高、信息私密性强以及需求量大等特点,对面向高铁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提出了新要求。而协作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改善通信质量,还能从物理层提高信息传输安全,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高铁通信中。除了传统中继外,无源的智能反射表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提升系统
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因供电性能强和对通信线干扰低而广泛运用在中国高速铁路。其线路拓扑结构复杂,相比于其他供电方式发生故障的概率是最高的,特别是短路故障类型。牵引网没有备用线路,一旦出现故障,会影响铁路部门生产安全,现有故障测距装置的测量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行波法在电网的成熟运用,且牵引网无此类装置,因此采用行波法对牵引网故障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首先,本文对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及其他各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