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加工利用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经营与管理是我国森林高质量发展和森林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核心,在维持森林健康生长和森林多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非木质森林资源的评价与高值化利用,是进一步提升森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以药用工业银杏原料林的非木质资源(银杏叶)为研究材料,对银杏叶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加工利用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对未被充分开发的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评价,为银杏非木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结果如下:1.建立了同时检测分析银杏叶资源中的3种黄酮醇苷、4种萜内酯和4种双黄酮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方法,为银杏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2.1 mm×50mm,1.8μm),柱温35℃;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0.5 min,12~20%(A);0.5~6min,20~45%(A);6~12min,45~55%(A);12~13min,55~80%(A);13~15 min,80~12%(A);体积流量0.2 m L/min,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多反应监测模式,喷雾电压3500V,雾化温度300℃,雾化气25psi,气帘气流速10 L/min。2.明确了银杏叶资源活性成分动态积累变化规律及其生物合成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雌株银杏叶各组分含量明显优于雄株,且叶片更加厚实。白果内酯成分含量随叶片的不断衰老而逐渐降低,黄酮醇苷类成分随银杏叶片的不断衰老呈现上升趋势。除金松双黄酮外,双黄酮类成分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银杏黄酮和萜内酯含量与合成酶基因表达量成正相关。3.创建了绿色薄荷基两相低共熔胶束体系,针对银杏叶中的黄酮苷、萜内酯和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富集研究,并探讨了新型溶剂的传质机制。FT-IR,~1H-NMR,NOESY及量子化学计算分析表明,合成溶剂主要由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确定了银杏叶资源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薄荷醇:乙酸=1:1(mol/mol),DES:水=1:1(v/v),固液比为15:1(mg/m L),提取功率为200 W,提取时间为10分钟。两相溶剂体系可在提取后快速分离获得不同极性成分,同时可实现溶剂体系的回收再利用。该体系在提取时形成瞬时胶束增大了接触面积,促进了目标成分的有效提取。同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表明银杏双黄酮和低共熔溶剂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力,致使其更易分布于疏水的低共熔溶剂相。通过液相色谱制备了银杏叶资源中的4种双黄酮类成分,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4.基于分子动力学探讨了银杏叶活性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功能并进行了初步活性验证。对银杏叶中黄酮醇苷、萜内酯和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降脂筛选,银杏双黄酮可以明显抑制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生成,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采用反向找靶和分子动力学研究了双黄酮类化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潜在靶点的非共价作用,银杏双黄酮与靶点CDK2通过Pi-Alkyl及氢键作用,增加了分子与蛋白的结合。银杏双黄酮使细胞停滞于G1-S期,致使细胞异常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表明银杏双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利用外源性Hep G2细胞模型评价了双黄酮类化合物与潜在靶点在细胞周期的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方法、绿色薄荷基两相低共熔提取富集技术以及活性成分功能的预测和验证为银杏叶非木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森林资源提质增效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由瓦楞纸板作芯材,胶合板作表板制备而成的纸木空心板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在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此外利用氮磷系阻燃剂对其进行阻燃存在着阻燃效率低、发烟量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制备出阻燃纸木空心板,通过制备生物基氮磷系阻燃剂、改性分子筛抑烟剂、含硅氮磷阻燃剂、内部聚合生物基氮磷系阻燃剂、双层壳体生物基阻燃微胶囊化,对纸木空心板芯材及表板进行不同方式的阻燃处理制备阻
甲醛类树脂胶黏剂被普遍应用于人造板生产中,存在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等有害物质释放问题,及原材料的化石资源依赖问题。随着人们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发应用生物基木材胶黏剂受到广泛关注。植物源性大豆蛋白属于大宗农副产品,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成本低、易加工等优点,用其制备木材胶黏剂具有环保无毒等优势,同时可有效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价值。然而,普通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胶接强度低、固化胶层硬脆和防
学位
学位
炭材料由于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及易于加工等优点。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材料。但由于炭材料的储能方式为双电层,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储存的电容量较低。本论文以含有12%的脲醛树脂的废弃纤维板为原料,通过炭化-活化等过程制备负氮多孔活性炭,经混酸处理得到表面功能化的多孔活性炭微颗粒,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或负载金属基等赝电容材料,探究其结构调控机理及电化学性能,
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及习总书记有关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指示,优秀传统文化要全方位贯穿职业教育领域,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中职技能人才。作为班主任要做好育人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守好班级建设阵地。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既有创新方法与路径,又有内核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探索与实践。本文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内涵,与中职班级建设理念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班级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
学位
土壤镉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镉一旦超标,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施用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修复方法。目前关于污泥、秸秆、粪便等有机堆肥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机理及效应研究。通过吸附试验,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园林绿化废弃
学位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以木质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为碳源,C/N比高,导致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分解速率低、腐熟度差。蚯蚓处理废弃物过程中N2O和N2显著释放,导致氮素损失率高。因此,针对高C/N比原料,如何控制蚯蚓堆肥腐熟过程,减少氮素损失并提高堆腐产品质量,是需要解决的蚯蚓堆肥工艺问题。本研究通过氮源调节C/N、无机添加剂和促腐菌剂施用来有效控制蚯蚓堆腐过程中氮素损失并提升产品质量。分别通过1)尿素与全氮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