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增温对杉木幼林细根生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了解亚热带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并为揭示全球环境变化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吸存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开展杉木幼龄林野外原位土壤增温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依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的预测,设对照(CT)、增温(W)(+4℃)2种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采用微根管法每月连续观测两年(2016.1-2017.12)细根生产量。结果表明:月份与土壤增温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生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增温处理的细根生产月动态模式更不稳定,在时间分布上更不均匀,且年际间变化更大;同时增温会使细根生产开始时间更早,生产峰值提前,且结束时间更晚,生长季延长。在2016年的3、4月,土壤增温抑制了细根生产,而在2016年12月及2017年1、2月土壤增温显著促进了细根生产。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树树高总生长量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处理之间树高生长量的季节分布模式不尽相同,树高生长峰值要晚于细根生产峰值。Person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土层细根月根长生产量与月均气温、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与细根月根长生产量的相关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协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以及树高月生长量对幼林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对不同季节细根生产量的影响不同,2016年春季土壤增温降低了细根生产量,2017年春季、2016年及2017年冬季,土壤增温均显著促进了细根生产量。土壤增温对不同年份细根生产量影响亦不相同,土壤增温对2016年细根生产量没有影响,而在2017年则促进了细根生产量.增温与对照均是0.5-1 mm径级细根占总细根生产量的比重最高,不同季节土壤增温对细根生产的径级分布有显著影响,且对0-0.5、0.5-1 mm径级的细根影响更为显著。在2016年春季与夏季土壤增温显著抑制了0-0.5 mm径级细根的生产,而在冬季显著促进了0.5-1 mm以及1-1.5 mm径级细根的生产;在2017年春季与冬季土壤增温均显著促进了0.5-1 mm径级细根的生产。土壤增温对细根生产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对照处理细根生产最大值出现在0-10cm土层,而增温处理在10-20cm土层深处细根生产所占比重最大,且增温处理细根生产随土层深度的衰减系数β大于对照,表明土壤增温使细根生产向深层土壤中分布,这与增温后表层土壤较为干旱、细根向底层土壤寻求水分有关。综上,土壤增温虽然使细根生产的生长季延长,但增温使细根生产量月分布更不稳定。增温第一年无显著影响、而第二年促进了细根年生产量。细根生产量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含水量和地上生长有关。不同季节增温使细根生产径级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增温后由于土壤含水量下降,细根生产向更深的土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