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陷盆地缓坡坡折带与非构造圈闭形成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是松辽盆地重要的一级油气勘探单元,已发现的油气藏以构造油藏为主,非构造油气藏所占比例很小,分析表明非构造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本文引入坡折带的概念,以地震钻井资料为手段,研究了西部斜坡区坡折带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坡折带与沉积、坡折带与非构造圈闭的关系,形成了坡折带控层控相控藏的认识,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湖盆非构造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西部斜坡区隐蔽性油藏勘探的突破口。 不整合为西部斜坡区坡折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条件。西部斜坡区受古生界基底控制,整体为一长期发育的东倾斜坡。同时,在侵蚀面上形成了很多侵蚀残山,构成了侵蚀残山带。在西坡的演化过程中,发育了多期地层不整合。为西坡坡折带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条件。 坡折带的演化控制了西部斜坡区三级层序的内部格局。主要目的层段泉四段-嫩江组为东厚西薄,由东向西表现为层层上超变化之势,共划分九个三级层序,其中泉四段-姚家组之间划分六个三级层序,嫩江组划分三个三级层序。由于坡折带的发育,可识别出六个初始湖泛面,划分二十个体系域,坡折带控制了低位体系域的发育,控制形成了三级层序的内部格局。 坡折带控制形成了西部斜坡区的沉积特征。西部斜坡区处于盆缘与湖盆过度部位,依据坡折带的几何特征与湖盆水位高低将其分为三类:盆缘坡折带、高位坡折带及低位坡折带。高位坡折控制河流和三角洲平原的分界,低位坡折控制三角洲前缘及盆底扇重力体系的发育。 坡折带控制形成了地层超覆油藏的发育与分布。三级层序为单元的研究表明,超覆线与低位坡折平行,坡折带控制了地层超覆的分布。松辽盆地最大湖泛面发育期形成的嫩二段泥岩,成为西部超覆带的区域盖层,中上部组合姚一段顶部和青三段顶部发育一套稳定的泥岩,作为局部层间隔盖层。与西部砂体配置,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生烃凹陷为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沿着砂体疏导层、断层经过长距离运移,在西坡广大的领域富集成藏,尤其地层超覆油藏将成为下一步勘探突破的重点。
其他文献
技校的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以外,往往还兼任一门学科的教学。如何将本职教学工作与班主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将从体育知识的应用来提升班
论文通过对浙江省括苍山隧道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研,并对其岩爆的影响因素、预测参数的取值和预测方法及其适宜性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得出传统的岩爆预测方法并不适宜特殊地
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文章就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级眼保健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对其公平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发展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眼科诊疗服务及眼病公共卫生工作,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大的中新生代淡水湖泊相含油气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是盆地内的一个二级构造带,北部为齐家凹陷,南部为古龙凹陷。松辽盆地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的裂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