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协商民主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国内亦有学者开始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审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成员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迫切希望将自己的意志输入政治系统。协商民主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同时它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分歧和差异,形成共识。协商民主在中国农村基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符合中国渐进发展的民主政治改革,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协商民主与农村基层民主结合的发展路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阅读范围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梳理和适合中国的协商民主发展路径探析尚觉不够充分,所以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也在于此。在人民政协是中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这一部分,本文从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政治协商的主体和主体间的关系、政治协商的内容与形式、改进和完善政治协商的措施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研究中,本文将协商式民主和自治式民主进行了理论梳理,剖析了二者的区别,进行了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问题和对策选择的研究分析。本文由六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介绍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等;第一章介绍代议制民主及其缺陷,引出协商民主;第二章研究分析了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并对中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政协作了较详细阐述;第三章对在中国农村基层实行协商民主进行了多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并通过政治实践论述了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第四章概括了当前在中国农村基层进行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第五章为结束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