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WSN的滇池水质实时监测与预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昆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滇池水环境恶化除了经济发展这一客观因素外,还与水环境监测管理不系统、不科学有关。传统的水质监测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水体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成本高且不能实现水质指标实时监测,很难预测水质的动态变化。水质监测结果用表格方式存储,不利于数据管理,未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图形界面,以地图、图表等形式科学、全面、直观、实时地反映水质状况。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发展为滇池水质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把各类水质指标的传感器集成在一起,作为感知单元定量获取滇池水质指标的成分。数据通信部分的GPS模块能够获得监测节点的地理位置,并且通过GPS的授时功能实现各节点间的时间同步性,实现各节点的时空化管理。通过GPRS模块将信息发送给监测中心,数据通信具有双向性,每个节点不仅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也可以通过远程指令改变每个节点的特征,如采样周期等。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丰富的图形界面、数据的查询与统计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在滇池水质的监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管理和反映滇池的水质的状况。因此,本文将GIS和WSN两种技术相结合,实现滇池水质状况的实时在线监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主要的开源GIS软件的特点,采用MapWindow提供的DotSpatial开源组件作为滇池水质实时监测和预测系统的开发工具包。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中,使用C#语言对DotSpatial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多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MongoDB数据库技术、MATLAB仿真技术设计和实现滇池水质实时监测与预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包括叶绿素a、溶解氧(DO)、PH值、电导率(EC)、浊度、温度等水质指标,并根据已监测到的水质指标数据通过预测模型动态预测滇池水华的变化趋势。该系统的水华预测模型是利用灰色新陈代谢GM(1,1)算法对各水质指标进行初步预测,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序列的非线性补偿,从而建立GM(1,1)-BP神经网络水华预测模型。该模型把灰色模型建模所需信息量少和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克服了GM(1,1)预测精度低和BP神经网络所需训练数据多的缺点,实现滇池水华爆发的短期预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水质监测与预测的时空表达,为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评估、应急响应等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针对连锁企业新设施选址问题,文章基于最大俘获模型,考虑市场的需求弹性,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Z1最大化和本企业已存设施的市场份额损失Z2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选址模型,以武汉
期刊
集对分析理论是一种较新的软计算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不确定信息。近年来,该理论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已经在决策、预测、数据融合、不确定性推理、产品设计、网络计划
为了提升飞渡电容式均衡方法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建立电压落差的充放电组合策略,分析了落差式组合策略与常规方案的工作过程,对比了二者均衡速度的差异,将均衡电路等效为完全
于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厦门湾南岸收集大气中PM10和PM2.5样品,分别利用冷原子荧光法(CVAFS)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其中Hg与其他8种典型重金属(Cr、Mn、Ni、Cu
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并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将上海市昌平泵站及调蓄池设计为全地下式、泵站与调蓄池合建的排水构筑物。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规模、构筑物布置、运行模式及设
将华北地区划分为阴山-燕山、鄂尔多斯、山西、太行、冀鲁、胶辽6个块体,应用1995、1996、2001年GPS观测资料研究了这些块体的水平运动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出华北地区各块体的
至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验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断,人们在满足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
桥梁裂缝的测量是桥梁工程中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而近几年兴起的计算机视觉测量由于其精度高、非接触、高效实时的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计算机研究的一个热点技术。本文
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高质量地组织好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是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的特点,建立科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