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的地下电力管线可视化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管线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命线,它负责为千家万户传送光明和能量,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负荷容量及负荷密度的大幅增长,城市电力基础设施逐步转移到地下进行建设,加之电力管线数量逐年增加,造成目前的电力管线管理手段跟不上电力管线发展的需求,电力管线的规划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国家建设的地下电力管线主要是用PVC套管包裹的电线电缆,套管和电线电缆的传统管理方法利用Excel与AutoCAD软件的相互结合,即通过AutoCAD完成对套管和电线电缆走向、截面图的绘制,用Excel进行填写资料存档。该方法存在诸多缺点:直观性不高,维护难度大,资料库信息可靠性低等等。所以容易造成地下电力管线数据库的缺失和管理出错,对电网的安全有效运行存在潜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缺少系统整理成套的地下电力管线现状图;(2)缺乏灵活可靠的信息化技术对系统业务的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套地下电力管线三维可视化系统。首先对系统的功能和构架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力管网数据库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提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的方式,根据地下电力管线使用情况的不同,对电力管网数据进行了组织和分类,使系统的查询和检索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研究分析VR-GIS理论和三维模型可视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研究所用到的OpenGL三维可视化技术,为电力管网的三维建模奠定了理论基础。再者,通过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描述和电力管网数据结构特点的分析,对管网概念模型和组织模型进行了设计,依据三维虚拟场景建模的实现方式和管网建模原则,对电力管网数据进行抽象和简化,通过电力管网三维模型的空间位置及表面几何构成分析,研究管段模型算法和管线拐点模型算法,提出合理的计算公式,基于OpenGL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了管线模型绘制算法的代码,使得地下电力管网三维虚拟场景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通过开发三维电力管线可视化系统,有效的实现对地下电力管线的管理,快速的掌握电力管线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减少日后建设的投资浪费。本文提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地下电力管线三维可视化系统为电力管网信息系统的研究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今后电力管网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二字紧密相关。就大的方面———应用伦理学产生的意义而言,应用伦理学的诞生标志着传统伦理学研究范式的应用转向;就小的方面———应用伦理学
多次波衰减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多次波的去除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后面的数据处理与解释,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使得重要的地质构造受到屏蔽,不能很好的被揭示
程控电刺激可诱发和终止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常归咎于折返或触发活动。一旦探测到一个完整的环行通路即可确认其发生机制是折返。然而要证实触发活动为心律失常机制,则在临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由政府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活动。目前,石河子市政府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发挥
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门新兴跨学科理论。该理论借用达尔文进化论中“适应/选择”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认为翻译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多维度的适应,并对译文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纵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发展,我国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变化
江泽民自1989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立足于新世纪国际国内新的历史条件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解决当
应用伦理学以道德与实践的关系为对象。其任务主要有:1.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服务;2.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服务;3.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服务;4.为培育人的理想信念服务。其研究方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程度的逐步加剧以及失能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多,如何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
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然而绝大多数的地下管线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GIS、空间数据库、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