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后纤维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粒混凝土具有自重轻、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高温抗火性能,这主要源于陶粒混凝土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然而其较低的导热系数使得构件内部温度梯度较大,增加了陶粒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爆裂的危险性,从而直接影响结构与构件的抗火性能。陶粒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有效防止陶粒混凝土高温下的爆裂等是分析陶粒混凝土结构火灾反应的基础。而目前的相关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对纤维陶粒混凝土温度影响后的力学性能及温度损伤后的评估及修复还不太完善,仅有的一些研究仍然处于定性的阶段,没有深入系统的分析和完整的结论。基于上述现状,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配LC30陶粒混凝土,分别掺入聚乙烯醇纤维(PVAF)和聚丙烯腈纤维(PANF),并分为常温、200℃、400℃、600℃和800℃五个温度段分别进行纤维陶粒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及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的试验对比研究。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掺入PANF、PVAF后对陶粒混凝土高温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但在常温~200℃范围内,可明显提高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超过200℃后,纤维的掺入对提高劈裂抗拉强度的效应受到影响,但仍高于无纤维掺入的陶粒混凝土;  (2)PANF的掺入可有效改善陶粒混凝土高温后的脆性破坏特性,在常温~600℃高温范围内,可有效减缓陶粒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的降低,超过600℃后,PANF对减缓棱柱体抗压强度降低的效应受到明显削弱,但剩余抗压强度仍略高于无纤维的陶粒混凝土;  (3)在常温~400℃范围内,PANF的掺入可有效减缓高温后陶粒混凝土弹性模量的下降,有助于提高陶粒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  (4)掺入纤维PANF和PVNF后,在常温~400℃范围内,纤维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缩微裂和离析裂纹的产生及发展,抑制连通裂缝的产生,避免了陶粒和水泥浆接触面的裂缝向四周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极端风气候所致低矮建筑风灾呈逐年递增趋势。风灾统计表明,低矮建筑风灾主要由于屋面局部损毁或进而引起整体破坏。我国庭院、亭子等多为四坡低矮建筑,所以,开展四坡
整体式无缝桥梁,是一种在桥台取消了伸缩装置以及支座,将上部结构与桥台固结为整体的结构受力体系,避免了伸缩缝与支座给桥梁行车以及养护造成的问题,同时改善了桥梁的通行性能与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的安全问题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就目前来说,地铁基坑支护结构参数选择过于保守,从很大程度上造成资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质量可靠,单位承载力造价低,检测方便等特点,能够满足高质量、环境保护、工业现代化等方面的要求。但其在高速公路桥梁桩
近年来,在工程抗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其中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对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是21世纪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本文在继承
钢管混凝土由于能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而其形式多限于圆钢管混凝土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方钢管混凝土中的钢管对其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虽然不
现如今建筑物规模和高度相比于以前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新的设计概念和设计原理在建筑结构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方面层出不穷。针对这些基本理论以及巨型建筑其独有的结构
学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对于联肢墙中通常设计的是跨高比较小的连梁,计算截面剪力的时候发现比设计值大很多。一般连梁的刚度较大,带有强连梁的联肢剪力墙不一定是我们预想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钢框架结构在商用民用建筑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在钢框架结构中,节点的力学性能对于整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