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粒混凝土具有自重轻、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高温抗火性能,这主要源于陶粒混凝土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导热系数与热膨胀系数。然而其较低的导热系数使得构件内部温度梯度较大,增加了陶粒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爆裂的危险性,从而直接影响结构与构件的抗火性能。陶粒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有效防止陶粒混凝土高温下的爆裂等是分析陶粒混凝土结构火灾反应的基础。而目前的相关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对纤维陶粒混凝土温度影响后的力学性能及温度损伤后的评估及修复还不太完善,仅有的一些研究仍然处于定性的阶段,没有深入系统的分析和完整的结论。基于上述现状,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配LC30陶粒混凝土,分别掺入聚乙烯醇纤维(PVAF)和聚丙烯腈纤维(PANF),并分为常温、200℃、400℃、600℃和800℃五个温度段分别进行纤维陶粒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及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的试验对比研究。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掺入PANF、PVAF后对陶粒混凝土高温后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但在常温~200℃范围内,可明显提高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超过200℃后,纤维的掺入对提高劈裂抗拉强度的效应受到影响,但仍高于无纤维掺入的陶粒混凝土; (2)PANF的掺入可有效改善陶粒混凝土高温后的脆性破坏特性,在常温~600℃高温范围内,可有效减缓陶粒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的降低,超过600℃后,PANF对减缓棱柱体抗压强度降低的效应受到明显削弱,但剩余抗压强度仍略高于无纤维的陶粒混凝土; (3)在常温~400℃范围内,PANF的掺入可有效减缓高温后陶粒混凝土弹性模量的下降,有助于提高陶粒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 (4)掺入纤维PANF和PVNF后,在常温~400℃范围内,纤维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缩微裂和离析裂纹的产生及发展,抑制连通裂缝的产生,避免了陶粒和水泥浆接触面的裂缝向四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