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的演变与未来选择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已成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能否适应和引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网络内容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和意识形态特征,影响着网民群体的认知和行为。网络内容治理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网络空间主体切身利益,其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政策的选择与实施。经过28年来的实践探索,中国已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内容治理政策体系,但无论从内外形势的变化来讲,还是从政策自身的状况来看,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且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演变历程,剖析其内在机理,分析其面临的内外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其未来完善优化的框架和路径。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缘由、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创新和难点。第一章为网络内容治理政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重点确定本文的研究范畴、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结合公共政策学关于政策涵义的阐释和官方文件关于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定义,界定了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的内涵和外延,框定了本文所研究的政策范围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重要文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具体形式,以及实施政策的手段和方式等。通过理论基础的阐释,针对网络内容治理政策的特性,确定以政策过程理论与网络治理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章和第三章,系统分析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演变历程和内在机理。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深嵌于中国发展、治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进程,其演变循着“技术革新——推动发展——出现问题——出台政策”的逻辑,经历了探索起步(1994-1999年)、夯基架梁(2000-2007年)、全面加强(2008-2013年)、转型完善(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符合国情的网络内容治理政策体系。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演变既遵循政策变迁的规律,又体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特质,有着基于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着显性和隐性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这三个基本逻辑和四个价值取向,构成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演变的内在机理。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面临的内外形势和其他国家主要做法,为推动政策完善优化提供靶向和依据。着眼政策环境,从政策主导力量强大、网络空间挑战严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等三个维度,分析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面临的内外形势;立足政策本身,从价值取向平衡不足、政策过程相对封闭、政策质量有待提升、政策工具结构失衡、政策实施合力不强等五个方面,剖析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梳理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方面可供借鉴、带规律性的做法,以作“他山之石”。第五章和六章着重分析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的未来选择和优化策略,构建政策完善优化的框架和进路。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未来完善优化应把握遵从内在规定性、凸显利益的平衡、扩大正当性认同、呈现协同性状态等四个面向。在政策目标指向上,更好地平衡包括政策主客体在内的不同网络空间主体的利益诉求,兼顾发展与安全、自由与秩序等多维价值取向;优化改进政策供给、政策实施、政策支撑,提升政策的正当性、认同度、实效性。在实现路径上,应以党性原则、民本理念、法治精神、统筹协调为基本遵循,实施五个重点策略。一是价值取向的平衡:强化对发展和权益的保障,重点平衡好净化与建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二是政策制定的开放:提升社会有序参与的程度,包括扩大政策问题来源渠道,政策议程充分整合公众意见,政策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三是政策实施的优化:构建协同高效的行动机制,进一步厘清各政策实施主体的责任定位,构建促进各政策主体集体行动的保障机制;四是政策工具的组合:构建“3+N”联动治网格局,形成以依法治网、以德治网、以技治网为基础,以发挥网络自组织功能、运用经济调节工具等为补充的网络内容联动治理格局;五是政策评估的改进:构建客观准确的效果评价机制,确定分类施策的评估策略,从政策开放度、政策知晓度、政策认同度、政策实效性四个维度构建网络内容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结语部分指出,作为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公共政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内容治理政策早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完善优化的问题。应以系统、开放、共享的思维,从历史实践中总结规律,从变化趋势中把握方向,立足形势环境分析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借鉴经验,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创新,宏观、中观、微观的协同,推动中国网络内容治理政策持续完善优化。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构建脓毒症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模型犬,研究此模型犬发生心力衰竭发生时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检测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心肌酶同工酶、尿素氮、肌酐)的变化趋势,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评价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疾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干预,那么对于这些疾病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位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评价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研究目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最佳药物治疗(OMT)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主要手段,关于上述三种治疗方式,两两之间进行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尚无定论。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
学位
联合国大会是当代全球治理体系中最具代议制特征的国际机构,是联合国会员国阐述各自立场、协商共议全球性事务的场所,同时还是联合国的审议和决策机构。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全球性组织以及多边谈判平台,联大汇聚了世界目光。联大讨论的议题能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而且议题进入联大以后就有可能在后续审议的基础上最终成为联大国际决策。联大的议程设置是当代全球治理进程中建立规范、标准以及确立政策路径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到干部队伍建设时,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基层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核心力量。教育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与职业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党的领导力,在我国政治、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韶山市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客观分析了韶山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从理论上讲,能够
学位
高技术武器要求同时具备高效的毁伤释能效率和低感度的特点,才能更好地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高性能不敏感复合炸药可以融合复合成分的双重特性,既能保证能量输出,又能降低炸药感度。因此,开展高能不敏感复合微球的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是提高炸药能量、保障炸药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AF)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和安全性能优异的新型不敏感炸药。论文分别通过掺杂1,3,5-三硝基
学位
云雾作为气溶胶活化过程的产物,不仅影响短期天气过程,亦在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深入认识和理解气溶胶活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角度探究云雾本质,减小对气溶胶间接辐射效应(AIEs)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本论文基于多地区气溶胶和云雾的外场实验结果,结合理论推导和模型模拟等研究手段,探究气溶胶的活化特征及其对AIEs的影响。(1)订正云凝结核(CCN)测量结果并评估对AIEs的影响。CC
学位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和商业交流往往需要突破一定的国界。市场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交易规则的统一,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这就需要不同法律体系的合同法律体系不断整合,甚至统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这就决定了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的合同法一方面要适应国内统一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与国际惯例接轨。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汤加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全球化海啸,汤加
学位
透明目标的检测及分割是机器视觉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由于透明体与光线的相互作用,导致分析包含透明体的成像场景变得非常复杂。与朗伯体成像不同,透明体本身没有像,其外观本质是背景的扭曲视图,视角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图像的显著变化。常规的基于朗伯体假设的机器视觉算法无法有效的检测和分割场景中的透明目标。光场成像技术因其能够获取更多的场景信息有利于后续视觉算法的处理,在机器视觉研究领域得到广
学位
住房是公民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保障个人生存权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住房制度改革是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住房供应主体单一、供给渠道不畅与消费者多层次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要,而且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居住权制度系有效解上述问题的重要制度路径,《民法典》通过第三百六十六条至三百七十一条6个条文,首次在我国民事立法之中确立了居
学位
我国检察机关2015年开始施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改革,2017年所属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转隶至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的法律属性、职能定位和职权配置如何重新厘定值得研究。同时,检察员额制、以审判为中心、认罪认罚从宽等多项改革带来的“叠加效应”,也对检察机关履职的能力与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时期,检察机关急需优化机构与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检察职能体系。围绕批捕权与公诉权这两项核心检察职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