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芯片产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承担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国民经济各产业在凭借与芯片产业建立的产业关联迎来产业升级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在芯片产业受到冲击时面临诱发产业脆弱性的危机。如何对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的产业脆弱性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防控产业脆弱性在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中的诱发和传播,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立足于芯片和相关产业发展实际,指出了这些产业在当前存在的问题。其次,为了芯片依赖型产业筛选的目标从投入产出理论着手,构造芯片依赖度系数定向筛选出了以电机产业为首的12个芯片依赖型产业并量化了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再次,在得到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探究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系统内的产业脆弱性静态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通过复杂网络相关理论构建了芯片依赖型产业有向加权网络。一方面,通过静态脆弱性分析,证实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网络从拓扑性质上具备显著的无标度特征。通过针对产业网络节点的随机攻击和故意攻击两种模式,识别出仪器仪表产业以及雷达及配套设备、广播电视设备产业有高产业脆弱性风险,需进行重点防控。另一方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实际构建了产业动力学模型对产业脆弱性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探究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脆弱性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产业脆弱性传播强度越强,产业对产业脆弱性传播的有限免疫能力越弱,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脆弱性动态传播能力越强,网络所受损失越大。定向调控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值指标、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国际收支比率和产业应收账款净值同比增长率能够起到控制和消减产业脆弱性的动态演化的作用,是消减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脆弱性的参考之策。最后,综合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脆弱性研究结果,提出产业脆弱性防控、消减策略,本文研究对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的确定标准进行了界定,扩展了复杂网络在产业脆弱性研究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实际中通过调控我国芯片依赖型产业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对有效识别、防控和消减产业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进行了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