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念”是多学科研究的话题,不同的学科对信念的理解不同,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对信念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信念进行概念界定,接着用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真理观和实践观分别分析信念与知识、信念与真理、信念与行为的关系。认识主体(人)无疑是信念存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或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表达信念。信念既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观念,但与二者又有着区别。信念是认识,是从认识结果这个层次而言的,但认识不全是信念;观念也不同于信念,观念只是信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是全部。信念是知识的理性基础。命题得到个人的承认就成为主体个人的信念,个人信念得到共同体的承认就成为知识。有了信念,才有追求确定知识的支点,才能够让知识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信念作桥梁和中介,认识活动将没法进行和完成。同样,信念在正确的认识——真理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认识的主体方面来说,信念的形成是重要的环节,真理就是通过信念——被主体采纳为真实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解释、评价、结论或者预测——来实现的。尽管信念有真有假,但就认识主体来说都是真的,对其真理性确信不疑的。没有确信为真的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没有真理的形成和发展。信念是否具有真理性关系重大,关系着我们能否找到世界为什么如此的根源,关系着能否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关系着我们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有效的行为。信念作为行为指导原则表现在从事先设计到事后评价的行为全过程。通过他人的行为可以反推他所持有的信念或者用信念说明他的行为,并以对他人信念的认识,预测他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采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