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态性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上重要的叶部痫害,病菌是异宗配合真菌,有性杂交有可能增强病菌的致病力,或形成新的致病小种,扩大病菌的寄主范围,但至今未发现有关证据.该文以亲本菌株1 32利1 35及其有性杂交产生的70个予囊孢子后代菌株为试材,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AFLP分子多态性分析和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等研究,以期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原因.利用含不同抗性基因的玉米作为鉴别寄主,对两个亲本菌株1 32、1 35和它们的70个单子囊孢子后代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测定,结果表明,亲本菌株132为23N号小种,1 35为23号小种,在70个后代菌株中23N号小种占41.4%,23号小种占20.0%,除了这两个小种外,还出现了其他类型的生理小种,如0、1、2、3、1 3、1 23、1 2N、1 3N和1 23N号小种,它们在后代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9%、1.4%、2.9%、2.9%、4.3%、8.6%、1.4%、4.3%和10.0%.从而表明,子囊孢子后代的生理小种分化程度较大,其中出现的123N号生理小种对带不同Ht抗性基因的玉米均致病.本试验利用AFLP技术对亲本和70个后代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玉米大斑病菌的AFLP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利用该体系对供试菌株进行分予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后代菌株基于AFLP的分子遗传相似系数在0.87~0.99之间.其中59个后代菌株与亲本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878以上,占84.3%;和亲本菌株132相似的菌株为49个,占70.0%;和亲本菌株135相似的菌株为10个,占14.3%.结果表明,这与致病性遗传(41.4%后代菌株与132相同,20%后代菌株和135相同)相似.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菌株132的遗传力强于135.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亲本和部分后代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在酯酶同工酶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亲本菌株和子囊孢子后代菌株在酯酶同工酶谱上共出现了9条谱带,其中有4条公共谱带,Rf值分别为0.256、0.684、0.786、0.923;5条明显的差异带,Rf值分别为0.11 1、0.291、0.342、0.496、0.855;这些条带共同组成了六种谱带类型.对玉米大斑病菌亲本菌株和后代菌株的生理小种分化、AFLP分子遗传多态性分析及酯酶同工酶多态性进行了比较,发现生理小种分化和AFLP分子遗传多态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完全对应,不存在简单的遗传谱系—小种一一对应关系.生理小种分化和酯酶同工酶多态性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酯酶同工酶带型中有不同的生理小种出现,在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中也有不同的酯酶同工酶带型的出现.
其他文献
1松材线虫real-time PCR检测技术研究松材线虫病(Pine Wood Nematode)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和世界林业安全的森林毁灭性病害,其病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是为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主要是用化学合成农药防治,但是稻瘟病菌对常用药剂大都已产生了抗性,且大部分化学合成农药含大量有机溶
PVY(马铃薯Y病毒)最早由Smith于1931年在马铃薯上首次发现,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此病毒引起烟草、马铃薯、辣椒等多种作物病害。PVY在烟草上引起的病害又称“脉带病”,“脉
甘蓝型油菜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菌核病等多种病害的危害,其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国,油菜菌核病居油菜三大病害之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油菜生产。目前,其近缘种中还没有发现完全抗或免疫的种质资源,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表现为数量性状,易受环境的影响,加之缺乏准确可靠的病害鉴定方法,使得常规育种难以选择到真正抗病植株。因此,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转入外源抗真菌基因使油菜获得对菌核病的抗性
本文概述了河北省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描述了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分类特征。 从河北省范围内采集吸血双翅目昆虫,进行常规分类鉴定并探讨
本论文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Y10分离物(Y10)及其伴随的卫星DNAβ分子(Y10β)的寄主范围、DNAβ分子在寄主中的稳定性以及DNAββCl基因完全缺失突变体介导的交叉
本文是关于中国脉翅目Neuroptera蚁蛉总科Myrmeleontoidea蝶角蛉科Ascalaphidae区系分类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 本课题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蝶角蛉科Ascalaphidae的文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我国和四川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四川已将它列为检疫对象。毒素是植物病原物的重要致病手段之一,为了了解弯孢菌对玉米的致病机理,对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清华大学作为第一批支援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帮助青海大学的发展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