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工程图可分离加密域可逆水印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用户通过云端保存、分发和处理数据可大大降低成本。多媒体文件的云端存储应用变得越来越热门,比如图像、视频和二维工程图形等。然而储存在云端的文件脱离了用户的控制,引发了用户对文件安全与隐私泄露的担忧。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加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通过使用安全的加密技术,可以确保云服务商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无法获取文件的内容。而云端通过可逆的向加密的数字内容中添加一些附加信息,比如标注信息、版权信息等,云服务商可以很好地管理这些加密文件,并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内容的所有者或完整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加密域可逆水印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首先对载体进行加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然后通过可逆水印技术把秘密信息嵌入到载体中以实现版权保护、秘密信息传递等功能。当前,加密域可逆水印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栅格图像等冗余性较大的载体,对二维工程图等数据相关性较差的载体研究较少,而二维工程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制造数据其在云端的安全存储与管理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外,大多数加密域可逆水印算法不具备可分离性,即只能在单一的域中提取水印。更重要的是,现有加密域可逆水印算法大多不具有水印提取的鲁棒性,即在对解密后的载体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后,无法正确提取水印,无法满足版权认证、载体溯源等应用场景的需要。因此,针对二维工程图形加密域可逆水印技术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本文针对冗余性较小的二维工程图提出了二种可分离的加密域可逆水印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加密域鲁棒可逆水印方案。为了提升鲁棒性,算法通过结合坐标系转换、密钥散列消息认证码(HMAC)和纠删编码等技术,提出一个新颖的水印映射方法。通过提取几何不变特征利用哈希碰撞产生水印冗余,增强了可逆水印的鲁棒性。同时,为了控制失真,在不同的参数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失真控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可逆且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与同类算法相比,算法在抵御RST变换、实体重排序等常见操作以及抵御顶点增加、顶点删除等恶意攻击方面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据公开文献,该方案也是首个能分别在明文域和密文域中鲁棒提取水印信息的矢量图水印方案。(2)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平移-扩展模型的可分离加密域可逆水印框架。为了提升算法的普适性,该框架中加密算法可任意选择现有的基于顶点感知加密的矢量图加密算法。水印嵌入者可基于整数平移-扩展模型进行水印嵌入,并实现可分离的加密域可逆水印框架。为了控制失真,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方图平移的加密域可逆水印算法。该算法能够让载体的失真达到模型的下界的同时容量达到模型的上界。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具有可分离性而且普适强。与同类算法相比,算法在可逆性、不可见性、容量上都具有一些优势。此外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能有效抵御旋转、平移、缩放(RST)攻击。(3)基于Teigha二次开发平台和微软基础类库,以Visual Studio 2015作为集成开发环境,设计实现了一个二维工程图形加密域可逆水印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云制造环境下的二维工程图隐私保护与密文数据管理,以及其他等隐私保护应用程序。
其他文献
三维点云分割旨在实现点云场景中与真实视觉感知相一致的精确对象分割,通过计算点云内部信息,将点云场景分割成一组均具有特定语义含义的区域,是场景理解、目标识别等视觉应
铝-木组合结构具有低碳环保、质轻、抗震性能好、耐腐蚀和施工便捷等特性和优点,发展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目前钢-木组合结构在国内外已有较广泛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去探索分子一样微小的开关和存储元件。分子开关受到外部刺激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类似于宏观的机器,因此人们可以控制它们实现许多功能。那么设计新的具有良好物理性质的分子开关,将有望扩展分子开关领域。自从具有狄拉克锥的石墨烯被发现以后,探索类石墨烯的二维材料在材料研究中迅速发展了起来
白垩纪是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如:海平面上升、大洋缺氧事件、大洋红层、白垩纪末期生物集群绝灭事件、火山频繁活动等,这些事件引起了地质学界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大洋缺氧事件在时空上分布极广,白垩纪的大洋缺氧事件主要有:早阿普特阶(Aptain)—晚阿尔布阶(Albain)、赛诺曼(Cenomanian)—土仑(Turonian)、康尼亚克(Coniacian)—圣通(Santonian)期间的OA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是南羌塘最重要的构造组成样式之一,几乎贯穿整个盆地。作为挤压变形的直接产物,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样式及其活动时限对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缩短及隆升过程研究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论文对南羌塘逆冲推覆构造(SQTT)上下盘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变形解析,发现在逆冲推覆构造带的西段,上盘的色哇组及莎巧木组逆冲推覆至牛堡组之上,逆冲断层呈叠瓦状或双冲构造排列。而在其东段主要表现为三叠系日干配错组呈“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呈爆炸性增长的数据资源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挖掘文本数据中的主题信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基于LDA的主题演化模型通过结合时间特征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热点主题,并反映热点主题的演化趋势,为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研究细粒度主题发现及演化模型,旨在分析时序文本中目标主题的演化情况.区别于传统的粗粒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像作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在各个领域都不可或缺。但受成像系统的硬件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只能得到低分辨率图像,而高分辨率的图像在医疗图像,数字电视,卫星成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需求。单图像的超分辨率(single-image super-resolution,SISR)重建是一个定义明确的计算机视觉问题,其旨在通过单张低分辨率图像恢复其高分辨率图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
激光内壁熔覆技术为制备内壁强化涂层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优良的解决方法。然而,在实际的熔覆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受热凝固过程的高度局部性和瞬时性,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应力及变形,严重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及使用性能,甚至危及零件的使用安全。基于此,本文采用数值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内壁熔覆过程中温度及应力的变化展开研究,获取不同内壁尺寸、形状及工艺条件下温度、残余应力等关键参量的变化规律,为内壁熔覆工
近年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严重威胁我国农林业生产。自1982年在南京发生该病后的20年间,已经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
为了研究东北季冻区内路基土的冻胀特性以及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吉林省某公路段的路基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样土的基本物理力学试验、冻胀特性试验以及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蠕变试验。首先,对试验土样进行级配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以及击实试验,以获取土样的液限、塑限、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等参数,为后续冻胀试验和蠕变试验提供基本指标;考虑试验土样的轴向变形量和径向变形量,分别以线性冻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