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专业基础实践课的实践环节开始逐渐被各高校重视,高校校园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字信息化背景下设计课程的体系也得到了全面的展开。在2008年6月22-2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学会学科教育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论坛于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在此背景下各高校重视基础课实践环节设置的特点及规律、整合定位设计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结合国内设计专业基础课出发,从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的目标任务着手,提出有效的正确处理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整体性与适应性原则、指导性与融合性原则、独立性与科学性原则。本论文从广西区内高校设计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着手分析,以科学的发展观原理为核心指导思想,数字信息化下全面分析广西区内高校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缘由,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具体对策。在数字信息化下研究针对于广西高校的设计教育实践环节进行对比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设计教育实践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不足,还可以对高校的设计教育实践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论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一、引言(即前言)及数字信息化下探讨广西高校设计教育实践基础课的现状调查部分。将设计基础课实践环节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紧密联系起来,把数字信息化下实践环节的产学研实践人才的联合培养置于空前的教育战略性位置,使设计教育培养的优秀实践人才适应于21世纪全球数字化社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的调查与研究,在论文框架上把握我国设计教育实践部分的相关改革和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对相关基础实践环节课程研究的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和具体的解决办法。二、论述数字信息化背景下设计教育的相关前沿理论。在信息化背景下设计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不管是研究数字信息化还是对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基础课程设置上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都应该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的科学视角全面深入分析,从科学发展观整体着手。三、利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分析国际国内设计教育教学中基础课实践环节的现实发展状况和未来的设计教育实践人才培养的发展动态。着力了解国内外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四、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为例,深入探讨广西设计教育实践环节中基础课实践部分的现状及存在现实问题。这部分结构对广西师范大学设计教育进行全面的剖析,深入分析广西设计教育实践部分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所在,以得出解决的策略。五、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广西区内设计教育实践中基础课实践环节与信息化整合设计及评价方式。此模块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既是反映前部分的分析总结,也是反作用于整个论文系统的框架之所在。对这个部分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实际解决设计教育实践人才的培养问题。在未来以构架开放多元的设计教育实践人才体系为重任,推进在数字信息化下设计教育实践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及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最终促进西部设计教育的长远发展。六、总结。由数字信息化背景下讨论到设计专业基础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互动教学模式,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注重数字信息化建设和实践环节课程设置规律,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的锻炼与培养,在数字信息与实践部分相互融合补充,最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上五个部分得出最终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