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到1953年间苏联对波兰政策,是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战略地位角度来说,波兰都是对苏联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考察这一时期苏联对波兰的政策,从中可以了解苏联对波兰内政外交的影响,以及对波兰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大战期间苏波边界线问题的由来,以及战后三次国际会议上关于该问题大国间的纷争及解决过程。苏波边界线的确定,为苏联实现建立东欧安全带提供物质保障。第二部分,论述了1945年到1948年,苏联从推行大国合作政策向集团对抗政策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同波兰的同盟关系,苏联加强了对波兰的政党建设的干预,解决波兰各党派的斗争,打击哥穆尔卡的“波兰道路”的建设,最终从推行“联合政府”政策到建立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策转变。第三部分,论述了冷战局势日益恶化后,为应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对波兰采取的各项措施。其表现为建立共产党情报局,加强对波兰政党的联系和控制;筹建经济互助委员会,抵制马歇尔计划对波兰以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影响;通过对波兰派驻苏联顾问和专家的形式,加强集团的内部联系。结语部分,通过上述三部分的论述,笔者认为,战后初期苏联对波兰的政策,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945年到1947年,苏联为实现其战后的大国合作政策,积极加强同波兰的联系。这一时期苏联对波兰的政策,是将波兰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而采取的措施。第二阶段,1947年到1948年,苏联对外政策从大国合作向集团对抗转变,表现在苏联对波兰内政干预的加强,并促成波兰由多党制“联合政府”向一党制的转变。第三阶段,1948年到1953年,冷战的深化使苏联进一步加强对波政策,这一时期苏联对波兰的政策,主要是打着团结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号,对波兰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进行全方位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