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仔猪Salmonella、Escherichia coli分离鉴定及生物膜与耐药性和毒力关系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冬季以来,先后在我国包括安徽在内的多个省份发生了大范围的生猪腹泻疫情,各种日龄的猪均有发生,其中以哺乳仔猪最为严重,表现为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根据全国猪病持续监测和调查结果,当前造成生猪腹泻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除此之外尚与猪轮状病毒、博卡病毒、猪圆环病毒、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的存在有关。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随着兽医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数量逐年上升,临床用药效果不明显,而生物膜的形成则是细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果,如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毒力的改变等。针对安徽地区的生猪腹泻疫情,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别从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两个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围绕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工作:1、采用常规法结合PCR技术,对601份粪便和肠道内容物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利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结果显示,601份样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69株,阳性检出率为11.5%,致病性大肠杆菌129株,阳性检出率为21.5%。其中粪便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3.1%,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7.5%;肠道内容物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8.8%,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44.7%。沙门氏菌血清型有德尔卑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明斯特沙门氏菌、纽兰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其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为O:55、O:26、O:125、O:128、O:6、O:111、O:15、0:7、O:104。2、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23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69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71.1%、69.6%,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均敏感;分离株耐7-10种抗生素的菌株占10.1%(7/69),耐11种抗生素的菌株占4.3%(3/69),多重耐药谱为四环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12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2.2%、92.2%、93%、90.7%、89.1%、87.6%,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吡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8.4%、88.4%、88.4%、86.8%。分离株耐2-10种抗生素的菌株占31.0%(40/129),耐11-20种抗生素的菌株占66.7%(86/129),耐21种抗生素的菌株占0.8%(1/129),多重耐药谱为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同时结合表型确证试验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结果鉴定出沙门氏菌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38株。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多重耐药性,且致病性大肠杆菌强于沙门氏菌。3、采用96孔板法测定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将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分为强(3+)、中(2+)、弱(1+)和阴性(—)。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分离株生物膜阳性率为92.8%(64/69),其中3+占14.5%(10/69)、1+占78.3%(54/69);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生物膜阳性率为96.1%(124/129),其中3+占14.7%(19/129)、2+占20.9%(27/129)、1+占60.5%(78/129)。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生物膜阳性率高,生物膜形成均以1+为主。4、选择生物膜形成强的沙门氏菌3株和致病性大肠杆菌2株,共5株。采用微孔板法测定5株细菌的浮游细菌及生物膜细菌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拉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菌形成生物膜能力及对应时间点生物膜细菌的MIC。结果显示,5株生物膜细菌对环丙沙星的MIC较浮游细菌提高2-16倍,对氟苯尼考的MIC较浮游细菌提高8-16倍,而对强力霉素和头孢拉定的MIC两者则无差异。5株细菌在不同时间点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不同,生物膜形成3+时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MIC最大。结果表明,5株细菌在形成生物膜后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增强。5、选择8株生物膜形成强3+(3株)、弱1+(3株)、阴性—(2株)的沙门氏菌和8株生物膜形成强3+(2株)、中2+(2株)、弱1+(2株)、阴性—(2株)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寇氏改良法测定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利用SA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3+的LD50分别为2.44×109CFU/mL、8.75×106 CFU/mL、2.80×107CFU/mL:1+的LD5o分别为1.19×107CFU/mL、1.85×107 CFU/mL、4.77×107 CFU/mL:—的LDso分别为1.50×107CFU/mL、3.08×107CFU/mL: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3+的LDso分别为9.59×108CFU/mL、6.87×108CFU/mL:2+的LDso分别为2.30×108CFU/mL、4.64×108 CFU/mL;1+的LD50分别为3.34×107CFU/mL、7.32×107CFU/mL:—的LDso分别为1.20×107CFU/mL、2.75×107CFU/mL。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3+与1+、—细菌毒力差异显著(P<0.05);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3+与1+、—细菌毒力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细菌较无生物膜细菌的毒力减弱,但易造成临床上持久性的慢性感染。
其他文献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
俗话说,兴趣是天才之本。音乐新课程理念也同样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他们聆听,演唱,表演及演奏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在课改实践中,我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去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带着这些问题,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
通过对重组禽流感H5亚型二价灭活苗(Re-4株+Re-5株)免疫试验,了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副作用及抗体效价的增长情况,对已存在疫苗(重组禽流感H5亚型Re-5株疫苗)免疫保护的鸡群是否产生
内源性雌激素是动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类化合物,在雌性和雄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发育和生殖活动中均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发挥其生物学功能除依
肠球菌是一类球形或卵圆形,呈对或短链存在,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等环境中,是人和动物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之一。肠球菌对人和动物致病主要通过黏附,侵袭以及组织损伤实现。通过黏
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下已是我们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何为有效教学?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做
气动凿岩机,作为地下钻孔及开凿巷道的自推进气动冲击机械,在建筑、采矿和其他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是:工作性能好、可靠性强、易于维修,能适应各种带限制性的作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数学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知,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情感教学的核心,便是控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我认为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