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超外差接收机相比,零中频接收机电路结构简单、易于集成、成本与功耗较低,更加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多模通信平台,近年来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零中频接收机的主要缺点在于性能较差,其性能受制于自身硬件结构带来的缺陷,尤其是由于器件不匹配和电路PCB布局误差导致的IQ不平衡。目前,对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准的研究多集中在窄带信号校准,此时认为接收机的不平衡度在整个接收带宽内不变。在宽带应用中,接收机的不平衡度会呈现出频率相关性,即在接收带宽内随频率而变化,此时不平衡的校准更加困难。随着接收机带宽的不断增加,宽带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准亟待解决。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对论文实现硬件平台—手持式软件无线电平台接收机的IQ不平衡进行测试与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平台30~88MHz接收频段内的IQ不平衡的特性,验证了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的频率相关性;第二,完成数字域宽带IQ不平衡校准方案设计。利用基于统计特性的盲估计校准算法原理,设计出一种“半盲”的窄带信号数字域不平衡参数估计及校准方案;以窄带信号数字域校准方案为基础,利用插值算法构造校准FIR滤波器完成宽带校准方案设计,同时利用仿真分析并考虑可实现性选择了合适的插值算法与插值阶数;利用仿真的办法分析了宽带校准方案的性能,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第三,根据手持式软件无线电平台接收机的特点,实现宽带IQ不平衡校准方案。对30~88MHz的接收带宽进行频段划分,设计各子频段校准特征参数的提取过程;设计可变系数的校准FIR滤波器,利用其完成了校准方案的FPGA实现,方案的实现具有复杂度低、资源消耗少的特点;第四,测试与分析宽带校准方案的不平衡校准效果。对比测试30MHz~88MHz接收频段内校准前后的镜像抑制比差异,根据最终测试结果,本校准方案可将接收机接收带宽内的镜像抑制比提高到43dB以上;根据校准前后的镜像抑制比变化趋势,对影响方案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文设计与实现了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准,通过在手持式软件无线电平台上的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论文对校准宽带接收机的频率相关IQ不平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