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与正义——罗尔斯政治哲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尔斯是继穆勒之后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其政治哲学著作已成为自由主义的经典文本,其政治哲学思想已成为当代哲学论争中最重要的理论资源。鉴于国内对罗尔斯思想的研究罕有深刻理解,而多流于平面介绍,因此本文以理解罗尔斯为目的,以《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本书为研究对象,试图厘清贯穿于这两部书里的契约正义论思想,勾勒出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挖掘这一思想的背景渊源,并在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地方穿插介绍国外几位研究者对罗尔斯提出、并被后者认真对待了的论争和质疑。  本篇论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对契约与正义的思想进行预备性研究,以为后文的纵深研究奠定基础。这一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介绍了罗尔斯所论正义是针对社会基本结构的一套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原则,为了提出一套能对处于支配地位的功利主义进行可行替代的正义原则,罗尔斯从社会契约论的传统中找到研究和论证的工具。第二节对社会契约论传统中的契约方法和契约特点做了分析,从这种分析中总结出罗尔斯重新采用一直处于低迷的契约论来论证和推出正义原则,既有方法上的考虑也有内容上的考虑。就内容而言,罗尔斯选择契约论有四个原因:第一,契约论是一种权利论;第二,契约论是一种道义论;第三,契约论以分立的个人为基础;第四,契约论的社会是一种互利合作体系。就方法而言,因为单独思考什么是可欲的制度原则很难达成一致,因为每个人的直觉、价值观和利益都是不一致的。契约论思考则提供了一种选择框架,这一框架起到一种澄清和限制的作用,把与选择不相干的因素全部排除出去,因此有助于人们就什么是可欲的制度原则达成一致。  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以《正义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正义论思想和对这一思想的契约论证明。第二章分为三个小节,前两个小节分别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予以阐述,这两个正义原则分别是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第三小节把两个正义原则放在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大背景里,对其在这个传统中的定位予以分析和评论,揭示出罗尔斯式自由主义是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这体现在正义第一原则及其优先规则捍卫了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及其至上性,正义第一原则对平等的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的保障,正义第二原则中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有力地表达了平等主义的要求。由此,罗尔斯把民主思想传统中竞争着的自由价值和平等价值、洛克传统和卢梭传统融合为一个正义的体系。笔者还在这一章里穿插介绍了哈特和丹尼尔斯对罗尔斯之正义原则的评论和研究,罗尔斯认真对待了他们两个人的意见,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把《正义论》中的正义原则在语言上做出了修正。  在第三章里,笔者就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的证明方式做了详细阐述。这一章分成三个小节,前两个小节分别论述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提供的两种证明方式,它们分别是可欲性证明和可行性证明。可欲性证明是为了表明两个正义原则是原初状态下的各方想要的正义原则,以此证明这两个正义原则是值得想望和追求的,也就是“可欲”的。但是“可欲”并不必然意味着“可行”,因此罗尔斯还提出了可行性证明,说明由原初状态下选择出的正义原则规导的社会是稳定的社会,这一社会能够维护和促进我们所珍爱的价值。可行性证明即是稳定性证明。罗尔斯想通过稳定性证明为正义的两个原则提供更具有决定性的辩护,以此表明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植根于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之中,并与人类的目的和志向紧密相联的。稳定性证明是以康德的道德哲学为基础,通过“正义”与“善”的一致性证明达至完成的。笔者还在本章第三小节就契约证明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究竟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把可欲性证明和可行性证明视作契约证明的两个步骤,这两种证明方式并不是平行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可行性证明要以可欲性证明为基础,可行性证明是契约证明的深化和最后的完成。  由于《正义论》中可行性证明所建立的基础与两个正义原则表达的精神并不一致,也与民主社会的合理多元主义的事实相悖,为了对可行性证明予以重证,罗尔斯的思考从《正义论》走向了《政治自由主义》。这正是本篇论文第四章的叙述重点,即契约正义论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的发展。这一章共有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叙述稳定性证明存在的内在问题。由于稳定性证明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是康德的整全性学说,这与现代民主政体下合理多元主义的事实不相符合,有着良心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个人不可能捍卫同一种整全性学说,不管这种整全性学说是否为真。稳定性证明存在的内在矛盾意味着作为整全性学说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是不可行的,但是一旦把“作为公平的正义”从整全性学说的背景框架中撤离出来,改造成为独立的政治正义观,而且如果这一政治正义观能够得到合理整全性学说的重叠共识的支持,它就仍然具有可行性。因此,为了使政治自由主义之良序社会成为可能,罗尔斯引进了三个基本理念,即政治正义观,重叠共识和公共理性的理念,这三个理念分别构成了本章后三节阐述的重点内容。  本文最后一章共有三节。第一节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对话为切入点,对罗尔斯从《正义论》开始,并最终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得以最后完善的契约正义论进行了总体性的理解和评价。这一理解侧重于关键概念的澄清,而不是正义论全貌的重述。因此论述过程围绕着哈贝马斯与罗尔斯对话,对“作为公平的正义”中的原初状态,重叠共识和证明,罗尔斯的理论是否做到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的统一,以及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等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节还就两人对话中的正义与合法性的问题予以专门探讨,指出正义问题和合法性问题是支配着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思考的三个问题中的两个,另外一个即是基于正当理性的稳定性问题。本章最后一节对《政治自由主义》的关键理念做了最后的梳理并对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做出了总体性的评价,指出了契约正义论的整个事业建立于作为公平合作体系的社会观和作为自由和平等的人的政治观之上,并针对以桑德尔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对罗尔斯的个人主义的指责做出了辩护意见,由此捍卫了罗尔斯整个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石。  综上所述,把“作为公平的正义”从整全性自由主义发展成政治自由主义、从整全性正义理论发展成独立的政治正义观即是罗尔斯之契约正义论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而这一发展是对现代民主社会之合理多元主义事实的深刻体察和合理应对。政治自由主义只是一种观点,它有许多种形式,“作为公平的正义”仅是其中之一。政治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随其正义原则和公共理性的变化而变化,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包括了自由主义的实质性的正义原则和公共理性。既然“作为公平的正义”是作为自由主义政治正义观的一个范例提出,所以政治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良序社会不但不以整全性正义学说为基础,而且也并不以唯一一种合理的政治正义观为基础。为良序社会的公民共享的政治观可以有“作为公平的正义”,也可以有自由主义政治观这个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它们共同组成了合理整全性学说的重叠共识的基础,并交互支持着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因此,就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论而言,正义主要被设想为是一种政治品质,它与个人道德无关,契约正义论要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一个正义的合作结构和机会框架,让这个框架下的个人自由地去过多元主义的生活,并且自由地去信仰自己的合理的整全性学说。
其他文献
以220 kV朝阳门地下变电站及其耦连建筑作为测试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地下变电站变压器室及各楼层混凝土楼板、墙体的振动与噪声测试,并对测试数据的时域与频谱进行了分析。结果
介绍了所研制的新型压电流体泵、多自由度压电马达、压电超声减摩机构等新型压电驱动机构的基本原理、试验样机的结构及研究现状.
公安机关担负着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是展现整个社会风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其道德人格的构建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和人格建设的关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道德的相关概念也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网状肋用于圆形通道的流动换热特征,分析了雷诺数Re、肋的形状、肋的网格间距、肋的直径以及流体与固体的导热系数比kf/ks对通道平均阻力系数和换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以计算机为控制源,通过GPIB接口总线,对标准信号源和数字示波器进行全自动控制,来达到检测示波器故障的目的.我们首先对测试参数的选取做了阐述,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研究了片状压电陶瓷驱动器在柔性手臂中的应用 ,推导了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柔性臂静力学方程 ,建立了描述驱动器迟滞特性的 Preisach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 Preisach前馈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