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志的编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且种类繁多,按记载的区域划分,有总志、通志、府志等。“方志”的名称最早见于《周官》,从那时候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其正式定型的宋代算起,至今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总志是以全国为记述范围的志书,始于西晋挚虞的《畿服经》,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的发展,到元明清始创修一统志,总志的体例遂趋向完备。 本文着重从体例出发,剖析中国古代总志变迁的历史,共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总志研究,着重介绍了唐代总志,尤其是《元和郡县图志》的价值; 第二部分,两宋总志研究,简要叙述了宋代五部官修总志的编修背景及其体例,重点指出《太平寰宇记》在总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元明清总志研究,重点研究元明清的一统志,阐述存世的六部元明清一统志体例的变化及对后世志书的影响,兼及明清其他总志,如元刘应李的《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清顾炎武的《肇域志》等; 第四部分,结论,阐述了中国古代总志的变迁历程,论证其内容由单一走向全面,体例趋于成熟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