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新旧交替,转型剧烈,地方精英的地方意识逐步突显。宁波地方人士陈谦夫积极从事宁波一地各项社会事业,亦是其表达地方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保路运动、争取海关主权等活动中,陈谦夫等地方精英与外人斗争、交涉,捍卫国家主权、抵制列强侵略,尤其是他参与创办的慈西公益社、金川公会,领宁波地方自治风气之先,并持续推进地方自治相关工作的开展,力图为地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奠长远之基;在保黎医院的创建过程中,陈谦夫由发起者到会董,从理事长至董事长并兼任院长,他与其他地方人士共同谋划组织,竭尽心力,使地方慈善医疗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在担任效实中学和慈溪初级中学校长时期,陈谦夫勇于革故鼎新,审时度势,从学制课程到学校管理,不趋时风,倡导实学,大力实施个性发展与人格教育,把献身教育与服务桑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践行教育救国的理念,为地方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与宁波地方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陈谦夫等地方精英作用于地方公共事务的举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较为明显地体现了近代社会精英组织化、专职化、专业化的社会功能的特点。显然,他们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重组和发育的重要力量,有形成新的以精英和专业人士为中心的社会构造的趋势,但这一进程后来被一再打断,导致中国新社会的发育一直未能完成。这是时代的悲剧抑或中国社会之宿命?历史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