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从存在起就没有停止过对正义的追求,毫无疑问,正义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美德,甚至是首要的美德。谁之正义?何种正义?对此,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综合来看,正义包含着公平以及比例对等的奖惩。但是,人们对正义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说明了正义在社会中是一种不能得以很好实现的美德,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 尽管是一种理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实践,这就需要有一种可操作的正义理念作为指南。许多哲学家致力于这项工作,包括著名哲学家罗尔斯。罗尔斯的《正义论》就是这种努力的体现,但是,罗尔斯关注的正义仅仅局限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利用资源的实质性能力上的差异,而且,罗尔斯理论的推导基于很多假设,也不利于其现实操作。 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在解决正义可操作性问题上的努力值得探讨,森在扩展正义理论的信息空间基础上,提出了以平等为核心的弱平等原则,使其正义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文试图清晰地勾勒森对正义理论的论证过程,并且试图阐述森的正义理论的可操作性特点,深入挖掘森的正义理论对社会发展理念的深刻影响。本文的第一章分析了森正义理论的信息空间;第二章给出了森正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章分析了森正义理论的实现途径。在结语部分对森的正义理论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