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地方政府发债趋严的大背景下,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成为有效的资金补充方式,规模增长迅速,而随之暴露出的债务风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城投债的规范发展能有效拓展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当前城投债定价存在总体偏低且地区异质性不明显等问题,难以准确反映地方风险,不利于地方政府对债务成本的合理预估,也不利于城投债市场的长远发展。对此,本文引入周小川行长提及的“金融生态”概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方政府发债趋严的大背景下,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成为有效的资金补充方式,规模增长迅速,而随之暴露出的债务风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城投债的规范发展能有效拓展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丰富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但当前城投债定价存在总体偏低且地区异质性不明显等问题,难以准确反映地方风险,不利于地方政府对债务成本的合理预估,也不利于城投债市场的长远发展。对此,本文引入周小川行长提及的“金融生态”概念,从金融运行整体的角度为优化城投债定价体系提供新思路,以城投债利差为代理变量,探讨金融生态对城投债定价体系的影响。本文首先对金融生态进行界定,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结合。其中,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基础、政府治理、法信环境。其次,基于2015年~2019年省域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搭建金融生态指数。最后,构建回归方程探究金融生态指数和各分指数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并以地区和政府竞争为分类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优化金融生态有效降低城投债利差,结果在东中西部分样本中均显著。(2)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竞争水平较弱地区的城投债利差更易受金融生态影响。(3)金融生态指数中的金融发展、经济基础和政府治理部分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尤为突出,地域、政府竞争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各分指数的作用效果。(4)近五年来,金融生态整体改善,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金融生态最优,东三省和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加强建设。通过对金融生态与城投债定价的研究,本文为金融生态纳入城投债定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针对不同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地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完善法治和信用建设等角度提出具体举措。
其他文献
发行可转换债券为上市公司可选择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近年来随着再融资新规的发布以及资金申购转为信用申购等事件的持续发酵,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的视线,上市公司选择该种方式来进行融资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从以往学者的研究中能够发现,上市公司公布可转换债券融资预案,会对于其二级市场上的正股价格产生影响,但是针对该种影响,由于所选市场、样本特征、时间区间的不同,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尝试在综合以
我国的定向增发于股权分置改革后推出,具有发行门槛低、融资成本低、发行程序简单、发行后不会立刻给公司股价带来变化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最为依赖的再融资工具。近年来在定向增发中,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除了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之外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在企业定向增发活动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并显著改善经营绩效?基于此背景,本文的相关研究能够对现实中的定向增发活动提供实
旧城改造是城市在实现更新换代、发展变迁的重要步骤,因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以及多个社会主体的关注。而房地产企业凭借其专业的规划建造能力也成为旧城改造项目的重要参与主体。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是对房企参与旧城改造项目的定性影响分析,一般以案例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探讨不同改造模式的优缺点,而对于旧改项目与房地产企业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我国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参与旧城
脑机接口是一种可以直接测量与用户意图相关的大脑活动,将其转换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外部设备的系统。运动想象作为脑机接口的一种范式,它是人的一种想象运动意图而没有实际运动输出的思维方式,即大脑想象而不产生收缩肌肉的过程。研究表明,运动想象可以产生与真实运动相同的感知运动节律变化。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系统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想象特定的动作来控制外部设备完成康复训练。运动想象能持续刺激受损的运动皮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化纤行业出发,围绕“原油-精对苯二甲酸(PT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产业链开展研究。基于三者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从原料端与供给端分析产业链内部价格冲击的传导,探索财务状况对PET行业上市公司抵御外部冲击能力的影响机制,为PET生产企业提出期权策略与建议,为基于产业链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首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变化与发展,我国可转债市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可转债数量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4日,我国境内共累计发行510只可转债。在可转债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关于可转债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选择研究我国可转债市场有效性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学术意义,许多重要的金融理论,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都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有效的基础上的,如果市场
当前,城投债因与地方债务间的紧密联系被社会所关注。在疫情防控的短期冲击以及发展新基建的长期规划下,政府有动机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支持力度,间接推动城投债规模的扩张。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新思路,对于防控债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在文献梳理中,主要分析了“城投债发行的区域异质性”和“政府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发现已有文献对政府和城投债发行间关系的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脱胎于农村信用社,顺应时代经济发展之需要,从2011年以来迅猛发展,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是2014年之后,农村商业银行迅猛的发展势头却慢了下来,快速扩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暴露。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当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省农村商业银行为目标对象,评估其2014-2019年的经营效率并探究影响该效率的相关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基于金融功能观和金融效率论,
本文基于2017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的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研究了企业异质性特征如何影响其减税效果。本文对增值税税率下调的“价格效应”和“税负效应”展开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五个异质性假说。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7年—2019年的数据,对上述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下调”对额外增值税负担较高的企业、主营基本税率业务的企业和中间投入率低的企业的减税作用更强,体现为“税负效应”;
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低效率的金融体系严重抑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求对金融系统的需求发生了改变,金融供给不足、金融系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发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数字金融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地发展。以支付宝、微信支付、花呗、白条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金融服务已经深入中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但近年来房市和股市有大量资金来自于这些“类信用卡业务”套现,这种监管套利无形中推动了资产泡沫的形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