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硅质玉石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商业名称更是多达三十余种,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对常见的二氧化硅质玉石进行合理归类,给消费者明确的价值定位,规范市场秩序,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二氧化硅质玉石薄片的观察,总结出二氧化硅质玉石的显微组构的表现特征并以此对其进行分类,力图确定一个系统科学的二氧化硅质玉石类型划分方案。论文根据二氧化硅结晶程度以及结晶颗粒大小,将二氧化硅质玉石分为四类:1)显晶质;2)微晶质-隐晶质;3)隐晶质-胶质;4)胶质。并对各类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分析。显晶质二氧化硅质玉石一般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平均直径为0.10-0.60mm,最大可达2mm;石英晶体呈轻微定向分布,晶粒边界界限分明,晶体颗粒间隙较大,正交偏光下多呈正常四明四暗消光,典型玉石以石英岩为代表。微晶质-隐晶质二氧化硅质玉石以极细小的他形粒状石英为主,颗粒结合紧密,难以分辨晶体颗粒,直径一般为0.01-0.03mm,或小于0.01mm显微镜下不可分辨;可见“水立方”结构,典型玉石以玉髓为代表。隐晶质-胶质二氧化硅质玉石主要以放射状-纤维状为主,部分细小的他形粒状结构,内部可有晶洞。细粒部分颗粒直径约为0.01-0.05mm,颗粒间紧密结合,晶粒边界模糊不易分辨;放射状-纤维状部分为定向排列的晶粒更小的石英,直径均小于0.01mm,显微镜下不能分辨其晶体颗粒;放射状-纤维状-细粒状结构可互层生长形成特征的条带状结构或同心圆状结构,也可出现呈“黑十字”消光以及“水立方”结构,典型玉石以玛瑙为代表。胶质(非晶质)二氧化硅质玉石呈现极其细微的胶体结构,正交偏光下全消光,与单偏光下现象几乎一致;局部可见细小结晶颗粒或变彩效应;薄片周围可见大量典型胶体的球形十字消光,十字形消光可随薄片转动而转动,典型玉石以蛋白石为代表。论文将二氧化硅质玉石显微组构特征及分类运用到玉石归属划分中。黄龙玉晶粒较大,约为0.05-0.10mm,呈自形至半自形粒状镶嵌结构,与石英岩特征相似,属于石英岩区间,即黄龙玉应属于结晶较细的显晶质二氧化硅质玉石一类;“缅甸黄龙玉”则呈他形粒状结构,晶粒分布均匀且结合紧密,晶粒为0.02-0.05mm,在产出状态和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结合方式上与玉髓相似,应属于微晶质-隐晶质二氧化硅的玉石一类,即可确定为黄色玉髓。市场上常见的一类也称为“水沫子”的样品其主要成分为石英,比重为2.64,折射率为1.54(点测),颜色分布均匀;晶体颗粒呈半自形至自形粒状镶嵌结构,直径约为0.03-0.15mm,显示为石英岩的特征,因此此类“水沫子”样品应属于显晶质二氧化硅质玉石,即石英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