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WTO后过渡期的结束,跨国粮商加紧抢占我国粮食市场。四大粮商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凭借着这些优势,它们开始在中国大肆兼并合作,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润空间缩小,本土的粮食经营企业步履维艰。对此,本土粮食企业要积极应对跨国粮商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本土粮食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要积极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一整条完善的供应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促进供应链整合,才能获取竞争优势,才能在跨国粮商的冲击下站稳脚跟,进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本文研究以本土粮食经营企业为对象,探究其进行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因素。笔者在梳理了供应链整合、粮食供应链特性等研究文献基础上,借鉴Tornatzky和Fleisher(1990)提出的TOE模型,以TOE模型为基本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去考察,并结合我国粮食供应链的特性及本土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处环境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专家访谈及粮食企业问卷调查提取行业要素,将其融入TOE框架以增加其行业适用性和特殊性,提出了本研究的影响因素体系。笔者通过问卷设计、实地调研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的影响因素体系;接着本文以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大米供应链整合为例,进一步分析该企业进行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针对性的提出促进该企业大米供应链整合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是:本土粮食企业供应链整合影响因素体系分为9个维度,分别是信息技术的相对优势、有效性、安全可靠性;核心企业的合作文化、核心企业能力、高管的支持;粮食供应链上的产销合作关系、行业竞争环境和制度环境。通过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大米供应链整合实证研究发现,影响该企业供应链整合因素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是外部环境因素、信息技术因素、核心企业组织内部因素;从所有9个影响因素对大米供应链整合的影响程度而言,产销合作关系、企业能力与制度环境、技术的相对优势排名靠前。本研究结论对其他企业进行供应链整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