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卵巢大鼠心肌微循环障碍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已经得到证实。既往对冠心病研究和治疗的焦点和重点大多集中在心外膜的冠状动脉上,而忽视了心肌微血管的病变。临床上,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表现为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已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极大关注,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去卵巢大鼠心脏出现重构病理变化,心肌糖脂代谢也出现异常,心脏功能也发生改变,大鼠去卵巢后其心肌微血管是否发生了病理学改变进而影响心脏功能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去卵巢大鼠心肌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去卵巢大鼠为更年期动物模型,探讨大鼠去卵巢后心肌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引发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探讨补肾名方二仙汤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防治更年期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提供实验依据和新思路。方法10周龄雌性SD大鼠32只,SPF级,适应性饲养1周。按体重随机选取24只大鼠,行去卵巢造模术,另外8只大鼠切除卵巢旁部分脂肪组织,作为假手术组。术后一周连续5天行阴道涂片,确认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各8只。去卵巢术后2周开始给药。戊酸雌二醇组:戊酸雌二醇药液以1.8×10-4g·kg-1剂量灌胃;二仙汤组:二仙汤以9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各组大鼠每天灌胃一次,灌胃6天停止1天,持续16周。给药16周末,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套尾法检测大鼠血压、心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微血管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并分析心肌微血管密度;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E2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TM,EPCR,eNOS,ET-1,PGI2,TXA2,VEGF,vWF水平;ELISA 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 IL-1β,IL-6水平;WB检测各组大鼠NRG-1,ErbB2,Claudin-5,eNOS,TNF-α,IL-1β,VCAM-1 蛋白表达;凝固法检测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1)成功建立去卵巢模型大鼠通过阴道涂片、血清E2及子宫病理学变化可知去卵巢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去卵巢大鼠阴道涂片规律动情周期消失,假手术大鼠阴道涂片呈现周期性变化,由此可知此次实验造模成功。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E2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大鼠血浆E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药16周末,观察子宫病理切片,可见假手术组大鼠子宫组织形态正常,腺体丰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明显萎缩,内膜变薄,固有层腺体体积变小且数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大鼠子宫内膜明显增厚,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排列不规则,固有层腺体数目增多,二仙汤组大鼠子宫内膜增厚,固有层腺体数目增多。通过对去卵巢术后阴道涂片及取材时卵巢缺如情况的观察,结合16周末大鼠血浆E2水平以及子宫病理学改变,认为本实验去卵巢大鼠模型制备成功。(2)心功能、血压及心肌病理学改变心功能变化 模型组大鼠泵血功能减退,EF,FS降低,LVVols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泵血功能改善,EF,FS升高,LVVols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化 模型组大鼠SBP,DBP和MBP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大鼠SBP,DBP和MBP降低,二仙汤组大鼠SBP和DBP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 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质密、整齐,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萎缩,间隙增大,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大鼠心肌细胞偶有萎缩,局灶性间质增生,二仙汤组大鼠心肌细胞的萎缩、间质增生情况较轻。(3)心肌微血管改变1)心肌微血管密度及相关因子改变心肌微血管密度变化 CD3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大鼠心肌组织心内膜微血管数量较多,心外膜微血管数量较心内膜低。模型组大鼠心内膜微血管数量减少;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心内膜微血管数量增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NRG-1和ErbB2蛋白表达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RG-1和ErbB2蛋白表达增多(p<0.01);戊酸雌二醇组大鼠心肌组织NRG-1,ErbB2蛋白表达减少(分别为p<0.05,p<0.01);二仙汤组大鼠心肌组织NRG-1,ErbB2蛋白表达减少(分别为p<0.01,p<0.05)。血浆VEGF水平变化 模型组大鼠血浆VEGF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血浆VEGF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心肌微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及相关因子改变心肌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 假手术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较正常,血管内皮厚度较一致,胞浆电子密度较均匀,为中等电子密度,其间可见许多运输泡,基膜厚度均匀,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尤以核周为著,其余部分仍可见厚度增加伴电子密度降低、胞浆空化,基底膜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二仙汤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范围局限,其基底膜变化不明显,运输小泡清晰可见。心肌微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TM,EPCR水平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TM,EPCR升高(分别为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大鼠血浆TM,EPCR水平降低(p<0.05);二仙汤组大鼠血浆TM,EPCR水平降低(分别为p<0.05,p<0.01)。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Claudin-5蛋白表达减少(p<0.05),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心肌组织Claudin-5蛋白表达增加(p<0.05)。3)调节心肌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内皮因子变化血浆eNOS/ET-1,PGI2/TXA2变化 模型组大鼠血浆eNOS/ET-1,PGI2/TXA2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血浆eNOS/ET-1,PGI2/TXA2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eNOS蛋白表达变化 模型组大鼠心肌eNOS蛋白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心肌eNOS蛋白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心功能与心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大鼠EF,FS与心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和0.699(p<0.01);LVIDs,LVVols与心肌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和-0.698(p<0.01)。(5)血液流变学、凝血系统功能及相关因子改变血液流变学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五种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卡松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p<0.01),全血高切指数、全血低切指数、红细胞(RBC)聚集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高切(200s-1)下的全血黏度降低(p<0.05),卡松黏度、血浆黏度降低(p<0.01);二仙汤组中切(30s-1和50s-1)及高切(200s-1)下的全血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RBC聚集指数降低(p<0.05),卡松黏度、血浆黏度降低(p<0.01)。凝血功能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PTT缩短(p<0.01),FIB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APTT延长(p<0.01)。血浆vWF水平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vWF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戊酸雌二醇组大鼠血浆vWF降低(p<0.05)。(6)炎症改变心肌组织炎性因子IL-1β,TNF-α,VCAM-1蛋白表达变化 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VCAM-1,TNF-α,IL-1β蛋白表达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戊酸雌二醇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仙汤组大鼠心肌组织VCAM-1,TNF-α,IL-1β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水平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水平升高(p<0.01);戊酸雌二醇和二仙汤组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去卵巢大鼠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心肌微血管密度下降,并与心功能下降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同时心肌微血管结构及内皮功能出现异常;心肌组织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血液粘滞度增加。其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心功能异常及心肌病理学改变的发生、发展。补肾方剂二仙汤通过改善去卵巢大鼠心肌微循环障碍,对去卵巢后受损的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本实验为二仙汤治疗更年期心肌微循环障碍提供实验依据,为中医药防治更年期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传统的痰热、瘀热、痰瘀互结化热等病机研究的基础上,胡镜清研究员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探索,创新提出“热结血脉”概念,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热相关证的规范诊治。“热结血脉”是指热邪与瘀血等有形之物在血脉中郁结难解,互为因果,继发积热、生毒、结癥、伤脉的不良循环过程。其主要病机是“火热之邪”与血脉中的“瘀痰”等有形之物相互搏结,“血脉”为热结的高发部位。“热结血脉证”已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专家所认识。
[目的]1.明确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2.探究体重指数(肥胖)及腰围(腹型肥胖)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3.分析中医证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中医四诊和仪器测量,以病历报告表的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对17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调查。通过OGTT试验检测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得到血糖曲线下面积
1研究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当前社会亟需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增强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可降低病残及死亡率,最终能够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因此,深入挖掘我国古代老年养生典籍的思想与方法,结合现状,提出针对现代老年人的养生方案,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研究目的基于《老老恒言》,以“顺时养生”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结合社区人群问卷
背景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与免疫有关的多发病之一,表现为突发风团疹伴瘙痒,时起时消,一般会在24h内消退,恢复皮肤的正常状态。荨麻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往往发病较急,若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病程>6周者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情迁延难愈,由于其发作的不可预测性,需要长期服药以及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甚至引起焦虑、抑郁,降低睡眠质量,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本病患病率
研究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指上臂肱骨与肩关节盂相邻一端的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03%,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60岁以上成年人。伴随全球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肱骨近端骨折在高龄人群中的发生率也逐年显著攀升。目前尚无统一指南明确指示某种方案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金标准”。有文献报道称约4/5的肱骨近端骨折均可采用保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守疗法主要有三角巾悬吊、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甩肩疗法
背景:传统的切开融合内固定术因其暴露清楚、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在围手术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术前神经根受压迫的时间长短;术中对神经根的牵拉、软组织的剥离损伤以及对骨结构的破坏;术后炎症反应、血肿形成及个体对疼痛耐受的差异等,以致腰椎术后出现疼痛的概率高达20%,术后残留疼痛症状不容忽视[1]。腰椎术后疼痛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负担,对其术后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术后残余腰
一、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约有2.9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并且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高发病率,CVD的死亡率也越来越高,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冠状动脉血流急性减少或完全中断,心肌出现持续性的缺血、缺氧,继而导
膝骨性关节炎的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全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身体超重人口的大量增加、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膝骨关节炎已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鉴于KOA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过程中的高度异质性,区分临床表型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虽然当前未发掘出最具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针对不同的KOA表型及症状
一、研究背景:腰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在20%-25%之间,腰痛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腰痛的患病率增加到45%以上。因此可以理解,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采用手术治疗腰痛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腰椎内固定术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但是随之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腰椎内固定术后持续的慢性疼痛是一个主要问题,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腰
西黄丸由牛黄(原方犀黄)、麝香、乳香、没药四味药物组成,首见于清代名医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和营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散痈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蕴结所致的多种恶疾(如流注、乳岩、痰核、瘰疬、肺痈、小肠痈等)。现代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但分子机制有待阐明。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