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拱效应的斜坡变形演化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坡破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破坏性极强,影响范围广泛。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自古以来就是斜坡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以及对宜居地球的需求,斜坡破坏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及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斜坡破坏机理和防治极其重要。拱效应,定义为可变形土壤或岩石与其相邻不可变形部分之间的应力转换。以往的拱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坡抗滑桩间的拱效应,而忽略了斜坡内拱效应的重要作用。许多斜坡的变形破坏反映了拱在斜坡稳定性中的作用。因此,亟需对拱效应在斜坡变形破坏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并据此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斜坡变形演化角度,在总结典型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形态特征并建立地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归纳斜坡变形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参量的变化,重点揭示了基于拱效应的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据此开展了此两类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并运用于工程案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概括如下:(1)构建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简化地质力学模型。基于典型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的资料收集,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两类斜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归纳了两类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通过斜坡形态特征,岩土体组成,触发因素等方面,建立了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简化地质力学模型。对拱型斜坡地质模型,主要特点概况为:(1)拱型斜坡的屈服区域和非屈服区域之间存在不均匀或相对位移;(2)非屈服区域有支撑条件;(3)局部屈服部分是由于斜坡失去支撑,原因可能为道路开挖,矿山开挖或水流冲蚀;(4)斜坡多位于具有较低摩擦力的层理面上。对应拱效应的形成及破坏过程,束口型斜坡的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初始阶段,压实阶段,和破坏阶段。不同变形阶段,斜坡体内前缘的土体强度及整体位移也具有不同特点。(2)自主设计模型试验中多手机测量系统及多场监测系统。根据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结构技术,设计并研发了一种多手机测量系统(MSM)用于模型试验中滑坡三维形态变形监测。该系统主要包含了九个同型号手机,USB扩展槽,控制电脑,群控软件及数据分析处理软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滑坡模型在静态和动态下的测试,该系统的测量精度在1.1毫米,可以较好的满足滑坡模型试验的需求。相对于传统三维形态测量的方法,如三维激光扫描仪,该系统具有短周期监测,设备价格低,易搭建开展等特点。连同多手机测量系统,配套研发了一种用于滑坡模型试验中多场监测系统,该多场监测硬件部分运用了九个手机,一个数字摄像机,一个高速摄像机,一个红外相机模块,一个深部柔性测斜仪,一套光纤传感系统和若干土应力计以及数据测量仪器。多场监测系统包含了“点”,“线”,“面”信息的监测。其中“面”信息包括了表面温度,表面位移,表面应变,表面速度及三维形态监测,“线”信息包括了深部位移和深部应变监测,“点”信息包括了土应力监测。(3)通过自主研发的多场监测系统,研究了拱型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拱型模型斜坡在人工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变场,速度场,温度场,应力场信息进行监测收集,揭示在拱效应下拱型斜坡的变形特征及破坏过程等规律。(1)通过各种传感器或监测技术组成的多场监测系统,模型斜坡开挖破坏的完整过程的场信息被成功的记录,并提供了对破坏演化过程的定性解释。(2)位移场监测表明相对垂向位移主要发生在拱形屈服区和两个静止侧部之间。根据模型斜坡中的最大位移,识别出三个阶段的斜坡变形,分别为初始变形,匀速变形,加速变形阶段。(3)根据应变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斜坡内的三角形应变区域逐渐扩大和延伸,保持了斜坡的稳定。观察应力场的变化,大、小主应力方向的变化表明自重应力转换过程是从中下部向两侧发生的。通过对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场的监测,基于拱效应的拱型斜坡的演化过程与拱破坏相关的斜坡变形特征可通过拱圈来展示。(4)对于破坏过程中拱型斜坡速度的测量,拱形区域的破坏从右侧开始并扩展到整个区域。应用速度倒数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斜坡破坏时间。此外,通过监测温度场和三维形态,破坏后的斜坡模型中的裂缝和破坏体积可以被详细测量。(4)开展了不同角度和不同压实度下拱型斜坡的模型试验,进一步总结归纳拱型斜坡变形破坏机理。(1)屈服区,包括拱圈边界处的大变形区和上部小变形区,以及两侧不屈服区都被观察在不同角度及不同压实度下的模型斜坡中,这是与拱效应相关的拱型斜坡变形特征。根据侧向阻力和总阻力的计算,拱效应对理解拱型斜坡的变形行为和破坏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最终破坏过程,斜坡破坏先发生坡脚破坏,随着拉裂在中心区域相继发生滑动破坏,最后膨胀破坏出现在坡底区域。(2)拱形斜坡的变形主要是由于支护损失和自重增加引起的,受坡角和相对密度的影响。在均匀变形阶段和加速阶段,从位移曲线上看,相对密度决定了加速阶段曲线的斜率,而斜率角度与匀速阶段和加速阶段的切换点有关。较大相对密度的斜坡往往会在屈服区的下部产生剪切应变。此外,随着坡角的减小,坡内应力重新分布的开挖宽度有增加的趋势。(3)在破坏中,相对密度较高的斜坡由于破坏体积大、势能累积,会产生较大的初始动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5)开展了拱型斜坡的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研究,对拱型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通过离散元数值软件PFC3D,建立数值拱型斜坡并进行数值试验。数值模型与物理模型试验在开挖过程中位移的观察结果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数值试验中可观察到斜坡内部接触力的偏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拱效应在斜坡中的作用。以无应力面分析为基础及服从摩尔-库仑屈服准则,根据连续体理论建立拱型斜坡的静立平衡方程。通过在无应力面得到的边界条件,求解得到拱型斜坡临界开挖宽度和稳定拱曲线。根据已开挖宽度及临界开挖宽度,建立拱型斜坡的稳定性系数Fs,从而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通过理论推导公式,拱型斜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斜坡开挖宽度,边界条件,岩土体性质。其中边界条件主要为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岩土体性质包含了岩土体的容重,摩擦角和粘聚力。五组模型试验结果与推导的理论分析进行对比验证,推导出的临界开挖宽度和稳定拱曲线适用于各种条件下斜坡模型试验的分析。因此,可以进一步用于现场拱型斜坡的稳定性分析。(6)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束口型斜坡在不同阶段下的变形破坏机理。通过后部加载方式来模拟束口型斜坡在压实阶段变形特性。通过数字图像监测,较大的位移发生在下部拱形中心区域,而在斜坡前端的两侧位移相对较小。在束口型斜坡中,不屈服部分为两翼,屈服部分为整个坡体,尤其在斜坡前缘。由于拱效应作用,下坡荷载转移到两侧翼。通过应力计监测,前缘应力在后部加载下急剧增大,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行为可能是由于斜坡体和两个侧翼之间的压缩和剪切的综合作用。对应变形及应力的监测,模型试验的结果较好的验证了束口型斜坡在压实阶段推测的现象。通过使用倾斜台物理模型试验来开展束口型斜坡在破坏阶段的破坏过程。通过高速摄像机监测,在不同压实度,不同前缘宽度的束口型斜坡中,逐渐的拱形破坏过程被观测。此外,根据倾斜台在最终破坏时的抬升角记录得出前缘宽度窄、侧翼翼角小、相对密度高的束口型斜坡更加稳定。(7)开展了束口型斜坡的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研究,对束口型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束口型斜坡在后部加载下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由于受到两翼支持阻碍作用,明显的类似拱形的接触链接出现在斜坡前端,也验证了在压实阶段拱效应的形成,从而导致了应力集中出现在斜坡前端。基于料斗理论中最小设置斗口大小,建立束口型斜坡前端微小面积下的平衡方程,得到束口型斜坡的临界前缘宽度。进一步得到斜坡的稳定性系数,进行束口型斜坡稳定性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建立的公式,束口型斜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斜坡边界条件和岩土体性质。其中边界条件主要为斜坡前缘宽度,两翼翼角,和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岩土体性质包含了岩土体的容重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对比七组倾斜台模型试验的最终破坏角度与理论破坏角,理论推导公式基本符合试验观察结果。因此,可以进一步用于现场束口型斜坡的稳定性分析。(8)选择某假定斜坡和姜家坡斜坡分别作为典型的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在归纳整体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两个斜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通过推导的拱型斜坡稳定性公式,在不考虑雨水作用下,得到了某斜坡的稳定性系数为1.7,而在降雨渗流条件,其稳定性系数降低为1.1。尽管斜坡处于安全状态,继续开挖过程需要谨慎考虑。如果计划进一步开挖斜坡底部,可采用适当的保护方法开挖,例如对已开挖斜坡底部填土压实以保护开挖部分或采用多次间隔开挖方法。通过推导的束口型斜坡稳定性公式,得到了姜家坡斜坡在非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小于1,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很可能是由于岩土体强度现场测量造成的偏差。在压密阶段,在斜坡前缘靠近两翼部位的岩土体强度会远大于其他部分岩土体强度。综合来说,束口型斜坡稳定性公式还需要通过更多的现场案例进一步验证和论证。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根据典型斜坡建立了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两种地质力学模型。从拱效应的形成和破坏,束口型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压实阶段和破坏阶段。(2)设计了多手机测量系统和多场监测系统。记录模型斜坡变形和破坏过程中位移场、速度场、应力场、温度场、应变场等多场信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与监测模型边坡变形和破坏特征。(3)通过观察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在屈服区与不屈服区的相对位移,证实拱效应对两种类型斜坡的边坡稳定性起重要作用。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拱型斜坡和束口型斜坡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分别基于自由面理论和漏斗理论推导出拱型斜坡最大开挖宽度和束口型斜坡临界前缘宽度的解析解,理论分析经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硅基光电子集成和半导体量子计算是两大前沿研究领域。硅基光源的实现是硅基光电子集成的核心课题。将直接带隙的III-V族发光材料外延生长在CMOS工艺兼容的硅衬底上被认为是实现硅基光源集成的最优方案。硅衬底上外延生长III-V族材料面临三个问题:反相畴、晶格失配和热裂缝。半导体量子计算领域,基于高迁移率的应变硅量子阱制备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硅具有较弱的核自旋和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另外自然界中硅和锗可以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注重知识讲解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学生文化修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拓展课堂教学容量的同时,促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由于海相烃源岩与湖相烃源岩发育特征差异较大,在从湖相烃源岩为主的国内油气勘探战场转向海外以海相烃源岩为主的油气勘探战场进程中,海相烃源岩发育特征、空间展布与发育模式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细粒沉积物是有机质赋存的重要载体,广泛发育在湖泊、海洋、河流等环境中,包含丰富的沉积学信息,能够有效记录烃源岩发育的物理化学条件,但由于受分析技术限制,这些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长久以来受观察方法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细粒岩
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资金是重要发展要素,注重资金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以及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当前要注重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是企业要强化重视的问题。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资金管理占据重要位置,资金管理要注重企业发展经营战略有效结合。通过资金管理做好风险防控,提高资金利用安全性,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将资金活动以及资金管理融入到企业运营发展各个阶段,做好多环节内部控制,推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学位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得不加快从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到以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的转型。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能等,虽然这些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其波动性、间歇性、不均匀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也对储能系统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是锂元素在地壳中
学位
生长素类除草剂是全球范围内使用面积最大的阔叶杂草除草剂,且部分具有手性结构。国内外通过对生长素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发现生长素类除草剂能够替代性地“模仿”IAA在植物激素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从而表现出除草活性。前人研究证实,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可以与生长素信号通路中的受体蛋白TIR1-IAA7互作(TIR1,Transport Inhibitor Respo
相界在铁电反铁电材料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相界处的铁电反铁电材料常常具有复杂的相结构,在外场(电场、温度、应力)下伴随着丰富的物理效应,最重要的是,开发性能优异的铁电反铁电材料往往离不开相界。近来,铌酸银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其是最具潜力的无铅反铁电材料之一。现阶段关于铌酸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介电储能应用方面。铌酸银本身的亚铁电性及反铁电-铁电相变引起的回滞效应,大大限制了其在储能方面的
批注阅读是学生学会阅读的最佳途径之一。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即便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批注,也大多浅尝辄止,学生刚刚熟悉内容,就被叫停。真正的批注阅读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理解的地方和最有体会的地方"进行批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陀螺》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浅谈批注阅读运用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