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再生——设计方法初探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在城市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应如何保证自然生态的和谐完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论文以西安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原生态思想”为指导。将在此思想指导下的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作为解决城市居住区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念,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建设理念进行了总结,随后对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界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认清了居住区生态环境的本质内涵和特征。论文从生态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现有问题的剖析,提出以“原生态思想”作为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思想,以城市生态格局、居住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系统等层面构建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研究的着眼点,深入分析了西安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再生的途径。   论文结合对“紫薇·臻品”居住区的调研,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其进行分析,指出了该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最后,结合以上的研究成果,对西安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再生提出了统筹规划的生态性原则。初步构想了原生态的指导理念、自然优先的设计思想、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和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该论文从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问题的发展出发,分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对真实性的历史认识和现状,提出真实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初步架构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对芬兰建筑师尤哈尼·帕拉斯马的建筑理念及其作品的研究,在讨论当今建筑发展中地域性建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现代性1与地域性2在建筑中结合的方式
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作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物质设施,近十几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人们很少把街道家具与城市建筑等大尺度的城市元素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致于街道家具
当"地域性"遭遇"全球化"营建,中国建筑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味",而中国建筑的精髓就是民居. 当"自然回归"遭遇"高密度"居住,中国建筑人开始正确思索"理想人居",而"理想"的精髓
我国古镇资源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以后,数量上现在已经十分有限,保护和管理好这有限的古镇资源无论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扬还是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十分重要
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历史街区记载着历史的传承和信息,蕴涵着深邃的文化遗产精华,其整体的风貌展示着城市某一时期的文化特色及城市的发展脉络,具
在强大的全球化经济、文化冲击下,人类社会的多样性遭到扼杀,地域文化特色逐渐衰退、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   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和建筑创作。大众文化主要指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90年代发展和成熟的大众文化模式。而建筑创作范围多指向创作者及其创作理念更多受社
中国当前工业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却免不了大同小异,无个性与雷同性等现象随处可见。1994 年立园的苏州工业园,以后起之秀实现连续跨越式发
城市商业街是城市中较早形成的地区,是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敏感地区。商业街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环境质量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素质,都是人们评价一座城市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