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盆花和切花兼用,切花寿命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新品种选育是红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建立高效和有竞争力红掌产业的关键。分子育种是红掌育种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展红掌分子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研究对建立红掌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Anthurium‘Mystral’和Anthurium‘Alabama’杂交获得的F1为作图群体,通过开发SSR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构建了红掌分子遗传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红掌重要观赏性状的QTL进行定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掌杂交后代遗传性状分析。红掌‘Mystral’和‘Alabama’杂交后代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分离,不同性状分离程度不同,变异系数在14.95%至26.85%之间,花部性状>叶部性状>整体植株性状。从300株杂交后代中随机选取了200株个体作为作图群体。(2)红掌SSR引物设计。利用Premier 5.0进行引物设计,开发出147对SSR引物;对147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103对引物在双亲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有效扩增率70.31%。(3)红掌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103对新开发的SSR引物中,有76对引物具在双亲间有多态性,占51.7%;已经报道的125个SSR标记中有49对具有多态性,占39.2%。利用JoinMap 4.0软件对125对多态性引物基因型数据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含有74个SSR标记的15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总图距为768.50 cM,平均图距为10.39 cM。通过对基因组的公式估算,红掌基因组长度为934.88 cM,图谱的覆盖率为82.2%。(4)QTL定位分析。对红掌F1作图群体中的叶、花和植株等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变异,呈现正态分布规律;利用MapQTL5.0软件对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将2个叶部性状QTL定位到连锁图谱上。控制叶厚性状的QTL-lt-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1.3%,位于LG1连锁群130.20132.50 cM之间,控制叶片上表面绿色深浅性状的QTL-ligc-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8.9%,位于LG2连锁群41.7043.20 cM之间。通过上述研究,新开发出76个SSR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5个连锁群的红掌分子图谱,首次定位控制叶厚和叶色QTL各1个。这些研究结果为红掌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