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增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造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加,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因此,如何确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使其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各有适用性,但共同点是科学性、公平性和操作性结合的不够,本文对应我国的现状,通过借鉴国外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尤其是免费分配方法)来构建我国的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政策。综合考虑了影响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的各种因素:大气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非经济要素、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能源结构、污染企业布局及密集程度,并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各个参数的重要性不同,为其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再通过加和,算出不同区域的分值。比较这些分值,并将二氧化硫总的允许排放量按照比例分配,确定了一种将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向区域分配的固定政策标准。同时,本文根据以上介绍的多参数决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根据石家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确定了石家庄市的环境方案和指标分配方案,对于各地区,根据条件分配剩余总量控制指标,普通地区在控制与治理的基础上,适当分配总量控制指标,大气环境不容乐观的地区以治理为主,在不令环境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分配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特别严重地区重在减排,不予或较少分配总量控制指标。本文所介绍的大气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能够充分体现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这样,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既能更好的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促进发达和落后地区的公平发展,也有助于总量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