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食用油对高收缩混凝土的减缩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渣作为将来有可能替代水泥的绿色材料,却由于碱激发混凝土的收缩过大而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类似,碱激发再生混凝土与低水胶比混凝土在工程中都有可能因为其高收缩而影响结构工作稳定性。有些研究人员将传统减缩剂、膨胀剂、乳化食用油分别添加到碱激发普通混凝土中,对比其减缩效果,发现乳化食用油的减缩效果更理想。但是,还未有研究乳化油作为减缩剂的最佳掺量,以及其对碱激发再生混凝土和低水胶比混凝土的收缩的影响。本课题将探究乳化油作为减缩剂分别对碱激发普通混凝土、碱激发再生混凝土、低水胶比混凝土的收缩、耐久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到合适的掺量,并且通过MIP压汞试验与SEM背散射试验分析宏观性能改变的原因,为碱激发混凝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生活垃圾“废弃食用油”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可靠路径,促进混凝土的绿色发展。具体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以乳化油掺量(0、1%、2%)为变量,水胶比为0.5,对碱激发普通混凝土90个试件开展自收缩、干燥收缩、抗碳化、抗酸侵蚀、抗压强度研究,分析了乳化油降低混凝土28d收缩、提高耐久性能、降低抗压强度的原因,得出2%掺量为此水胶比下最佳掺量。2)以乳化油掺量(0、2%)为变量,水胶比为0.5,以水泥基再生混凝土为对比,对碱激发再生混凝土54个试件开展自收缩、干燥收缩、抗碳化、抗酸侵蚀、抗压强度研究,并且分析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与碱激发普通混凝土收缩性能、耐久性能差异的原因。3)以乳化油掺量(0、1%、2%)、胶凝材料(矿渣、水泥)为变量,水胶比为0.35,对低水胶比混凝土180个试件开展自收缩、干燥收缩、抗碳化、抗酸侵蚀、抗压强度研究,得出2%掺量是水泥基高强混凝土最佳掺量,但2%乳化油未能使碱激发高强混凝土收缩下降到理想值,后续研究可增大乳化油的掺量。4)通过MIP压汞试验、SEM背散射试验对碱激发净浆的孔隙指标以及微观样貌进行观察,分析了乳化油降低净浆孔隙率的原因,以及乳化油对混凝土7d抗压强度影响较大的原因。
其他文献
CP-Ti凭借优异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化学工业、船舶以及医学等领域所使用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大部分CP-Ti零部件需经热加工的方式来生产,因此研究
兰坪-思茅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两个超级大陆的混聚带,对三江地区的构造演化、地质作用、成矿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作为传统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向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过渡车型,其纯电动续
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将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心放在职前教师的培养上。本文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美国教师职前教育协同创新的PDS模式,特别是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同时,借助对美国PDS职前教育实践的前沿案例STEP项目的深入剖析和系统研究,尝试从问题解决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启示和反思。最后,结合我国教师发展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实践协同创新的若干
目的 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PKP(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术式对全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
从地球生态系统科学来说,大气、水、生物、地质、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又是其综合作用的主要体现之一。作为衡量生态质量状况好坏的重
自明初到明中期,明代幕府经历了从低谷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胡宗宪浙江幕府作为嘉靖时期重要的军事幕府,对明代抗倭斗争乃至明中晚期文学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宗宪以文官出身,掌管东南抗倭事宜,权势之盛使得无有与其匹敌者,加之胡宗宪礼贤下士、挥金如土,喜好招揽名流入幕为客,一时间聚集了许多当时颇负文名的东南才士,在幕中从事各种文学活动。本文以胡宗宪浙江幕府为研究中心,以胡宗宪幕中文人及其文学创作为重点,
随着透平机械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密封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刷式密封作为现如今较为新型的密封技术,尤其在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及燃气轮机等设备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归
现今时代金钱是经济领域的重要成分,针对金钱的心理学研究已受到各国学者重视。但前人的研究却多聚焦于金钱对理性导向以及感知觉方面的影响机制上。金钱对人类的具体决策会
网络列车时刻表编制问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换乘站不同线路间列车的衔接。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学习梳理,将早班车时刻表优化进一步拓展为简单早班列车群时刻表协同优化和一般早